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蔡斌 先生
    发布时间: 2018-10-31 11:01    

       现仼职于泰国曼谷圣类斯医院(Saint Louis Hospital)中医科主仼、泰国中医师总会常务付会長、兼学术科技部主仼。

蔡斌 先生

     传承中医药文化  振兴中医药事业

——记杰出爱国代表 著名中医师蔡斌先生

       長期以来致力于中医药事业,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了大量工作。在中医尚未取得合法化的时候,先配合泰国卫生部组织的西医学习针灸培训班,担仼临床助理讲师,将针灸的宝贵经验、技术传授给现代西医生,使他们更深刻了觧中医理论,明白中医治病原理。
      利用他们对中医认识及疗效的见证,为日后中医在泰国合法化辅平道路。其次,再利用泰国中医药学会这个平台,举办中医学习班,招收在职中医师、中医药爱好者,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丰富他们临床经验。
      一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疗效;二来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考取中医执业准证。自中医合法以来,约十六个年头,我首先在私人医院创立中医科,起初西医都是抱怀疑态度对待我们,说做不到半年就要关门,面对这些阻力,我认为只有踏踏实实医好每位病人,这才是立足之根,紧定了这个信念,就诊病人不断增加,一些西医医治不了疾病也转来中医治疗,疗效就是最好说服力,现在我工作的医院西医不但对中医重视,有些西医医治效果差的还请中医会诊,这些努力让社会慢慢地认识了中医,为治疗疾病开辟了一条新路。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中国大使馆驻泰国官员,曾要求泰国中医师总会对中国的医疗改革提出意见。我也积极参与,将泰国医疗成功的经验告诉他们,其中有一条很受国家重视的建议是,积极扶持私人医院,让医生可受聘于多家医院,社会上要有政府医院与私人医院,让患者有更多选择,为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觧决就诊拥挤问题,更重要能更好觧决医闹、送红包、收回扣等问题。
      为提高中医知名度与对世界影响,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有世界中医药学会主办、东盟十国主办、泰国卫生部主办等。在会上交流论文有《治疗过敏性鼻炎体会》、《以完骨穴治疗眩晕证68例疗效观察》,受到大会奖励及同行好评,其中《以完骨穴为主治疗眩晕证68例疗效观察》登在“世界针灸杂志”上。
      本人在针灸专业上有较深造诣,擅治眩晕证、头痛、失眠、过敏性鼻炎、腰腿痛、颈椎病、多种过敏性皮肤病等的治疗,有独特疗效。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撰写十余篇论文发表在囯內外杂志上。
      2012年入选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国医年鉴》“中医药名人榜”,多次受到泰国卫生部嘉奖。

以完骨穴为主治疗眩晕证68例
泰国 SAINT LOUIS HOSPITAL 蔡斌主仼医师

       概要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总结,选取完骨穴为主来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方法:以完骨穴为主,视病情轻重,重于补泻手法,再配四神聪穴为辅,在此基础上结合五个临床证型辨证配方。
      结果:共治疗68例,总有效率95.5%,其中治愈25例,占36.8%;有效40例,占58.8%,无效3例,占4.4%。
结论:通过临床实践与比较,认为应用完骨穴为主治疗眩晕证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眩晕;完骨穴;局部取穴;循经取穴
      眩晕证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病因颇为复杂。它可分为目眩与头晕,目眩即目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湖;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临床常见的疾病有西医的美尼尔氏病、药物中毒、晕动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均可引起眩晕。轻者眩晕转眼即消失,重者眼前物体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伴见恶心呕吐、出冷汗、手抖面白等症状。眩晕是常见病特别容易发生在体胖,体质差及老年人身上。祖国医学将眩晕大致归为气虚肾亏的虚证和痰阻结于头窍的实证两大类。前者表现为头脑不清、体乏无力、稍动气短、腰酸脚软、怕泠、胃囗差。后者表现为头沉重、肢体无力、唇色紫暗、舌底血管粗紫、舌苔厚腻、以及头部外伤后遗症。笔者多年来通过临床摸索与实践,以完骨穴为主,配以四神聪穴治疗眩晕一证,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最高75岁,最低32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临床主要症状:以头晕为主,轻者闭跟即已,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需卧床休息,个别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按真性(周围性、前庭外周性)眩晕与假性(中枢性、脑性)眩晕来分,临床表现更为明确,真性眩晕:呈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旋转、倾倒感、堕落感,症状重,多伴有明显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假性眩晕:为外物或自身的摇晃不隐感,或左右或前后晃动,注视活动物体时,或嘈杂环境下加重,症状较轻,伴发的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長,可达数月之久。收集的这些病例按西医诊断为内耳性眩晕34 例,脑动脉硬化15例,高血压8例,贫血7例,神经衰弱4例。
      治疗方法
      每位患者均取完骨穴为主,再配以四神聪。具体操作,让病人平卧,取双侧完骨穴,用1吋毫针(规格0.20x25mm)作提插
补泻手法(视病情虚实而定),直至患者能出现酸胀感为止(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深度不要超过0.8cm。四神聪穴以一般捻转手法即可,时间约五分钟,然后再以辨证分型配穴。
      ①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晕、痛剧增,急烦易怒,少寐多梦,口苦,面色潮红,苔黄,脉弦。
      症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巅顶,故发眩晕。阳升即面部潮红,急烦易怒。火动扰心,则少寐多梦。口苦,苔黄,脉弦是肝阳上亢之征,若兼见腰膝痠软,遗精神疲,舌红脉弦数,则属肾阴不足,导致肝阴失荣,肝阳上亢的虚由挟实之证。

      治则:平肝潜阳。治法:取足厥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取穴:外关 、 阳陵泉、太沖。
      ②痰浊中阻:脑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梦,舌苔白腻,脉象濡数。
      证候分析:痰浊蒙蔽清阳或痰浊阻中、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均可致眩晕如蒙。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数、乃痰浊内蕴所致。
      治则:和中化痰;治法:取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取穴:中脘、丰隆、足三里。
      ③气血亏虚:时时眩晕、卧则略减、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气短懒言、神疲纳减、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
      症候分析:脾统血、职可生化、脾虚则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故眩晕而动则尤甚,劳累即发。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颜面失荣则面色苍白、唇甲不华。血不养心则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气短纳呆、舌质淡、脉细无力是气血不足三象。
      治则:补益气血。治法:取足太阴、阳明和背俞穴为主。针刺补法,并灸。取穴:曲池、合谷、关元、血海。
      ④气滞血瘀:眩晕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锥刺、颈部僵硬、转侧不便、舌质紫暗、脉细涩。
      证候分析:病久邪入于络,以致血行不畅而成瘀,故痛有定处,久久不愈,疼痛如刺,瘀血阻塞,血脉不流通,即出现颈部僵硬,转侧不便。舌质紫,脉细涩,为瘀血内阻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法:取足太阳经、督脉为主。取穴:大椎、大抒、膈俞。
      ⑤肾精不足:眩晕神疲健忘,腰膝痠软,遗精耳鸣。偏阴虚五心烦热;偏阳虚者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或舌红脉细,或舌淡脉沉细。
      症候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神疲健忘。肾虚,精关不固则遗棈,肾府失养则腰膝痠软。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如蝉。阴虚生內热则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阳虚生寒,故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补益骨髓。治法:取足少阴及背俞穴为主。

      针刺补法。取穴:关元、悬钟、太溪。
      以上分型穴位均采用电针治疗仪刺激,频率50次/分,刺激量以病人有感觉为度,留针三十分钟。每周治疗二次,八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后,再做第二疗程,本人对此证治疗以二个疗程来判断有效与无效,治疗时间最长者约4个疗程,最少者一个疗程。
      治疗效果
      痊愈:头晕现象消失,没有什么不适之症状,共25例,占36.8%
      有效:头晕症状好转,其他症状减轻,共40例,占58.8%。
      无效:头晕现象仍存在,伴随之症状未见减轻,共3例,占4. 4%。
      典型病例
      患者素莱,女、50岁,初诊时间,2004年3月24日。病史:就诊时,患者头晕剧烈,不能坐立,需要平卧,且以早晨呕吐。经西医检查诊断为内耳性眩晕,已服用西药多时,症状未见减轻。近日来,头晕更为严重,连卧床都有天旋地转感觉,需闭眼,症状才稍为减轻。面色苍白略带酶暗、无神,疲倦、懶言,口干唇燥,胸闷、心悸、四肢无力,不能步行,需坐轮椅来诊,指甲苍白无华,且伴四肢不温、怕冷,食欲差、睡眠不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眩晕证。辨证:气血不足。治则补益气血 健脑安神。治疗:让病人取平卧位,取完骨穴,用1吋毫针(规格0.20x25mm)施行补法,在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的方法施针,刺双侧完骨穴,提插约5分钟,病人己出现酸胀感。再取穴针刺四神聪,手法平补平泻。再配以关元、曲池、内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第二诊时呕吐有所减轻,第三诊时旋转现象得到控制。第一疗程结束时,诸症状约减轻60%。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去內关,共做三个疗程,头晕消失,伴随之症状亦消失,临床治愈。
      体会
      眩晕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祖国医学对此证早有认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等记载。
笔者在总结古人的经验基础上,认为肝风内动是其主因,而肝与胆相表里,肝的病变可以选取胆经上的穴位来治疗,且眩晕一证与头部有关,所以选取胆经上的完骨穴。因其近于头部,既能体现局部取穴,也能体现循经取穴。眩晕证病因不外风、痰、虚三个方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或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或气虚升阳不展,血虚脑失所养或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等等。这些而导致眩晕,故取具有补脑、健脑、醒脑功能的四神聪穴对症治疗,其他的配穴都是依辨证而施治。眩晕证,尽管病因复杂,缠绵难愈,只要抓住主因,认真分析诱因,在此基础上依整体观念适当配穴并正确运用补泻手法。
      本证的治疗关键在于完骨穴的应用。足少阳胆经走行“起于外眼角,抵耳部,绕行于头之偏侧……”因此眩晕证与头部有关系密切。临床上大多选取风池穴治疗,但效果一般,在临床实践中,试针取得明显疗效,甚至单纯针刺完骨穴即可缓解症状,并且重复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从经络上讲,针刺完骨穴既能体现局部取穴也能体现循经取穴。通过刺激,改善血液循环,改善颈椎神经压迫或大脑供血不足,更好调解局部神经功能,特别是对内耳性眩晕,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可以改善睡眠,有助于眩晕症状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经络腧穴学》
      [2]吴焕淦《针灸治疗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
      [3]靳瑞《针灸医籍选》
      [4]严振国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研究《中国针灸》杂志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