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沈鹏 先生
    发布时间: 2018-10-31 10:58    

       沈鹏,中医主任医师、泰国中医师总会名誉会长

沈鹏 先生

治疗骨质增生症验案
泰国中医师总会名誉会长 中医主任医师 沈鹏

 

      沈鹏,中医主任医师、泰国中医师总会名誉会长 。1960年出生于中医世家 ,承祖父之训 , 熟读《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经典箸作 。擅长治疗内科.、骨科、以及疑难杂症等 ,针药并用 。尤其对疑难杂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疗效好 ,深获患者好评 。从医近40年 ,多次参加新加坡、东盟中医药高峰论坛 、世中联合肥理事会会议 、第14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发表论文10余篇 ;其中《痹症的中医治疗》发表于《大国崛起》国际辞书并获奖励 。《重用独活治疗腰痛验案》发表于《第14届世界中医药大会论文汇编》 。

      【概论】
      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中老年性的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一般人到了40岁以上,人体体能的老化和骨骼的退变,就会得到此病,它无性别之区分。
      骨质增生是指骨骼表面发生了不正常的增长、增生、增厚,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要人体衰老的正常生理特征;继发性骨质增生是各种外邪以及劳损、闪挫、跌打损伤的外在因素所引起的关节软骨的病变,骨骼的退行性变最明显的部位就是关节,尤其以脊椎、膝关节和足踝关节最为多见。关节发生了病变,增生、增厚的骨质增生就会引起压迫神经、血管、脊椎等软组织,造成病理性疾病。
      骨质增生症中医学称之为痹症,它是五痹之中的骨痹。痹症是由风寒湿之邪相合侵入人体而发病的,有三痹、五痹之分。三痹者:风盛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伸屈不利,疼痛呈游走性者为风痹;寒邪盛,肢体关节疼痛较剧,伸屈受限,痛有定处,遇寒痛加剧者为寒痹;湿邪盛,肢体酸重木痛,痛有定处,手足重着,活动不变,阴雨天加重者为湿痹,亦称着痹;而风寒湿之邪侵入人体,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皮入脉、入肌、入筋、入骨,则分别称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此为五痹。

      骨质增生是五痹之中的骨痹,《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张氏医通》就有关骨痹云:“其证痛苦攻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内经》更有详细描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与肉苛者,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文中“肉苛”是指肌肉麻木,“不仁”是指不知痛痒寒热,“不用”是指肢体的运动功能发生了障碍,“人身与志不相有”是指人的意志不能随意去指挥肢体的运动,“死”是指骨痹难以治愈。综上述这些记载描述,与现代的颈椎增生症、腰椎增生症、膝关节增生症、足踝增生症等病症的临床之表现症状非常相似。
      骨质增生基本分有颈椎增生症、腰椎增生症、膝关节增生症、足踝增生症等类 。下面我主要对颈椎骨质增生和腰椎骨质增生来进行辨证论治。

      【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是头和躯体联系的通道和枢纽,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除带脉外,全部都经过颈部和内脏相连,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功能障碍。颈椎病不仅出现在颈背部和四肢,也可影响到内脏,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它是人体活动紧频繁的部位,所以易于劳损,扭伤和遭受外伤,而使颈部的气血运行受阻,抵抗力下降,即正气虚弱,风寒湿之邪便会乘虚袭入,致颈部发生病变,加速其退变速度,而成为颈椎病。

      以颈椎4、5、6椎体最为常见,骨质增生如果是发生在颈椎,骨刺压迫血管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困难。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内压迫了脊髓,还可导致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向肩部或者是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的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
      【典型病例】颂猜,男,62岁,曼谷某慈善机构文职人员。
      初诊:2007年10月20日
      主诉:颈部、肩关节疼痛伴右上肢无力一年多。从事文职工作近40年,平时由于抄写工作较多,常常感觉到颈部僵硬不适,一年前出现颈部疼痛,右上肢麻木伴头晕,曾到曼谷某医院检查,X线平片显示:颈椎曲度稍直,第4、5、6、7椎体骨质增生,头痛以前额及颈项部为主,头部突然旋转或伸屈时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加剧。椎间隙变窄,第5、6钩椎关节增生明显,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过牵引,局部封闭治疗,稍有好转,但停止治疗,症状再现,故前来改用草药针灸治疗。
      现症:颈部和肩关节疼痛、头晕头痛,右上肢无力,右中手、无名指、小指麻木,颈部活动尚可,活动时伴颈部疼痛,第5、6颈椎棘突压痛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诊断: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化瘀。
      处方:益气活血汤加减
      黄芪30克、葛根30克、威灵仙15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    天麻10克、丹参15克、党参15克、血竭10克、甘草5克、鸡血藤30克。
      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共十四剂。同时配以针灸,取穴:风池(双)、天柱(双)、颈夹脊4-7(双)、列缺(右)、后溪(右)、外关(右),足临泫(右)。刺法:风池向对侧上眼球方向刺1.2寸,用平补泻法;天柱直刺0.5寸, 用平补平泻法;第4到7颈夹脊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用泻法;列缺向手的方向斜刺0.2寸,用补法;后溪直刺1寸左右,用补法;外关直刺1寸,用平补平泻法;足临泫直刺0.5寸,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二日行针一次。
      二诊:2007年11月6号
      经服药和针灸后,颈部、肩关节疼痛减轻,头晕消失,尚有手指麻痹。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原方加减。
      处方:黄芪30克、葛根30克、威灵仙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天麻10克、丹参15克、党参15克、桑枝15克、豨签草15克、血竭10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共十剂,针灸法同上。
      三诊:2007年12月2日
      诸症状消失,唯手指书写时偶有麻感,上方续服,十剂,告愈。

      【按语】本例案之颈椎病,其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等症状,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钩椎关节增生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病肌是气虚血瘀,故用益气活血汤补气活血,从而改善椎动脉的血液供应,方中重用黄芪、党参大补元气,所谓“气行则血自通也”,再加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和营通络;丹参袪瘀生新,天麻入肝经,熄风袪痰定眩;葛根能扩张心脑血管,又能缓解肌肉痉挛。《伤寒论》以葛根为治项背强几几之要药,威灵仙《本草备要》载“通行十二经络,治痛风头痛”,葛根、威灵仙两药同用能通络袪风,解痉止痛;桂枝能温阳化气,温通经络;血竭能行瘀、止血、止痛,临床应用经验尤其对颈、腰部骨质增生有特效;豨签草《本草纲目》载“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痛。”临床豨签草还有补气血之作用;鸡血藤《本草纲目拾遗》载“壮筋骨,已酸痛。”临床又有补血行血止痛的作用;甘草之甘味以和中补脾,诸药伍配共奏益气活血、通络化瘀,扶正兼能袪邪之功效。
      【针灸方义】颈椎骨质增生属中医“筋骨痹”范畴,病位主要在颈项部的筋骨关节,其症状主要反映体表头项阳位,所以治以清上补下之法,穴位以取阳经腧穴为主。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既能疏散外感之风邪,平熄少阳上扰风阳,又能疏利颈部之关节。《针灸甲乙经》记载“颈项不得顾……风池主之。”《针灸大成》也记载风池穴能治“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能袪风散寒,疏通经络,是治疗颈部疾病的要穴。《针灸甲乙经》载有“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胆经“主骨所生病”,天柱穴是太阳膀胱经腧穴,膀胱经“主筋所生病”,而肝与胆,肾与膀胱之间的表里经主治的相互交叉关系,是“肝肾同源”在经络方面的体现,并且两穴均在颈部,对应于筋骨痹的颈椎病正为合适。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会穴,人脉交会穴中,其所之任脉为阴脉之海,有统任诸阴脉之功能。《四总穴歌》有:“头项寻列缺”之论。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木穴,木穴可柔筋,又为八脉交会中通督脉的穴位,颈椎为督脉循行之处,《针灸甲乙经》有言:“颈项强身寒,头不可顾,后溪主之。”后溪所通之督脉为阳脉之海,有统领诸阳经的作用,故列缺配后溪,一个通调任脉,一个通调督脉,能调理任督两脉畅达及促使全身阴阳十二经脉的阴阳和调,正所谓“阴平阳秘”是也。颈夹脊4-7左右八穴, 是按阿是穴取穴,主要用于疏通颈部气血,行气活血,通经止痛。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主气所生病,能加强理气之功,主治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及手指疼痛、麻痹、手颤,足临泫为少阳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能疏肝利胆,清利头目,通经活络,两穴相伍能治颈项强痛,肩背痛,手指麻木。诸穴共用,既能散邪行瘀,通脉止痛,又能补下清上,调和阴阳,直治病位所在,从而收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中医无此病名,从临床表现上看,乃属中医痹证范畴,与中医“骨痛”“骨痹”相类似,此病多发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其发病率比颈椎病高2-3倍,腰椎对整个脊柱来讲,它的载荷量最大,活动量最为频繁,易发生劳损、扭伤、和闪挫。人体的老化骨骼的退变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劳损、扭伤、闪挫和外伤也是其主要发病的原因。由于老化就容易发生闪挫,而劳损又可加速其老化的进程。这些原因就会导致腰部的气血运行不畅,气运不畅而滞,血运不畅而瘀,腰部的气血淤滞,正气也随之而虚,风寒湿邪会乘虚而入,附筋着骨,淤滞越严重,骨质逐渐退化而导致骨质增生,有似口唇之厚,有似鸟嘴的变尖,从而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形成了临床的腰酸,腰部僵直,俯仰受限,左右侧弯不利,甚至从腰至胯、腘、足跟、足趾的麻痹、疼痛及肌骨如冰,更甚者可导致二便失常,秘结难解,淋沥难禁等症状。
      临床表现:发病的部位以腰3、4、5椎体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典型病例】滴蓬,男57岁,泰国北柳府人。
      初诊:2016年2月14日
      主诉: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六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六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活动轻微受限,曾在北柳万巴功医院治疗,无明显好转,近日来腰部疼痛加重,且兼伴有左臀部疼痛,经人介绍前来中医治疗。
      检查:腰椎第3、4腰椎棘突处压痛,棘突旁稍有压痛,伴左下肢麻痹、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右侧80  ̊加强(-),左侧30  ̊加强(+),左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较右侧减退,肌腱反射尚可,足趾背伸肌力尚可,食欲尚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CT检查显示:腰椎L3-4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诊断:腰椎骨质增生 
      辨证:寒湿阻络
      治则:补肾强筋,活血通络,通痹止痛
      处方:独活寄生加减
      独活4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补骨脂10克   秦艽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续断10克、肉苁蓉15克、狗脊15克、怀牛膝15克、土鳖虫10克、川芎15克、甘草5克。 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七剂。同时配以针灸,拔火罐。
      针灸取穴:腰阳关、腰眼、肾俞、委中、昆仑共五穴九针。用 32# *50毫针,常规消毒,采用针刺重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针提插捻转催针一次,腰阳关、腰眼、肾俞三穴针后加拔火罐,二日行针一次。
      二诊:2016年2月21日,患者经一周的针药并用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减轻,但久坐时仍感酸痛乏力,苔薄白,脉弦细,故原方加减。
      处方:独活30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补骨脂10克、秦艽1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续断10克、肉苁蓉15克、狗脊15克    怀牛膝15克、土鳖虫10克、川芎10克、鹿衍草15克、甘草5克。每日一剂,分早晚煎服,十剂。针罐法同上。
      三诊:2016年3月2日,患者腰部无压痛,活动正常,自诉已痊愈,为巩固疗效,要求再予针罐一次,上方再予5剂。嘱患者加强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并配合用热水袋热敷腰部。


     【按语】腰椎骨质增生症属于中医的腰腿痛,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人群,中医无此病名。从其临床表现看,与中医的“骨痛”“骨痹”相类似,属于中医的骨痹范畴,其病因主要是人体老化肾气亏虚,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故而引致腰背部疼痛,伴下肢麻痹疼痛,《灵枢》云:“邪在肾则病骨痛”,因肾主骨, 藏精生髓充骨,肾气亏虚则不能生髓充骨,是以骨质退行性变化为主要内在因素,因此,治疗本病当以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再结合部位不同,感邪各异和症状不同,进行辨证施治,并配合针灸、拔火罐,以增强提高疗效。
      用独活寄生汤,重用独活引经祛风湿,活腰膝,止痹痛;桑寄生、杜仲、续断、怀牛膝、狗脊补肝肾,强筋骨;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桂枝温经散寒,通畅血脉;当归、赤芍、川芎、土鳖虫、鹿衍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同用,共奏补肾强筋,活血通络,通痹止痛的功效。
      针灸取腰阳关、肾俞、腰眼、委中、昆仑共五穴九针法,这是我根据“本经有病本经求”,“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的处方原则,临床针对治疗腰痛的针灸处方。腰为肾的外府,而脊为督脉经络,脊旁为膀胱经,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主骨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同时冲、任、督、带诸脉皆会于腰,而肝主筋,筋伤也能引起腰痛。
      本例患者属肾气亏虚,寒湿阻络引起腰椎骨质增生性腰痛,腰阳关是督脉,针刺能疏通督脉经气,使脊中病愈;肾俞、委中、昆仑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针刺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气;腰眼穴是经外奇穴,针刺能疏通局部气血之壅滞,又能益肾壮腰,激发诸阳之气,调和气血,通络止痛,针后对腰阳关、肾俞、腰眼进行拔火罐,能增强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收到“通则不痛”之效。本例案采用独活寄生汤重用独活并佐以针灸,拔火罐得以痊愈。
      【参考文献】
      (1)《中医八大经典手册》孔立编辑校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2)《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著、魏启亮、郭瑞华点校,中国古籍出版社1997.8第一版;
      (3)《中医临床用药禁忌手册》马迁、杨勇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6 第一版;
      (4)《现代中医临证全书》陈全广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92.5.第1版;
      (5)《临证方药运用心得》龚士澄、龚晓林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第1版;
      (6)《国医临证效验录丛书》马辉总主编、张松兴、马辉主编中国学苑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7)《颈肩腰腿痛诊治》王广尧、郑鹏、史明忠主编中国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
      (8)《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杨甲三》张文康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第一版;
      (9)天津名医王士福的《治痹之秘在于重剂》新医药学杂志197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