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沈华
    发布时间: 2019-04-08 17:34    

经济学硕士,文化学者,收藏家

沈华
       沈华,  经济学硕士,文化学者,收藏家。
       西安思源学院客座教授,
       中华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特聘研究员,
       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玉器组专家、
       中国艺术品鉴定委员会专家,
       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玉器高级研究员、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员、
       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
       国内银行和保险系统VIP 客户投资收藏讲师,
       其所撰写由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丛书的《慧眼识宝》在民间收藏爱好者中广受好评,在微博和微信上拥有大量的粉丝和拥趸。央视收藏投资鉴宝节目特邀鉴宝人、武汉电视台艺术品投资顾问、资深收藏家。被国内许多投资机构和鉴定单位聘请为专家艺术顾问。
       历经三十余年收藏研究,致力于传播普及中国玉文化,2015年开始在北京举办《玉华悦章》和2018年《锦绣華璋》个人明清玉器刺绣补子收藏作品展,在武汉举办个人藏品《麒麟汇》展,在北京工美博物馆和沧州博物馆举办个人藏品展和文化专题讲座,连续两年在武汉电视台推出《大家收藏》的专题栏目,为国内的大型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和高端客户培训传统玉文化知识,因视角新颖,语言朴实,对玉文化的诠释开启新的视觉空间,赢得无数赞誉。也被许多爱好收藏的朋友誉为“国内玉文化传播第一人”。

       背景分析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论及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有很多独特的东西,但是哪些东西是西方文化所未见而为中华文明所独有?费孝通先生说:“在此,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玉器,因为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很重要的地位,这是西方文化所没有或少见的。”受目前市场经济价值的影响,国内对玉器的制作、工艺、材质、形制等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和学术研讨,这也是所有的专家和学者也都是在研究和传播的重点。专门研究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与玉文化相关的学者很少,特别是在各种领域、各类学术团体中专门以玉文化作为研究方向和讲课重点的,几乎没有。

       沈华老师授课内容部分截取:
       1、为什么中国文化的没有出现断层?
中国的玉文化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比中国的文字历史还要早几千年,可以说玉文化贯穿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玉是中国的文化的传承,那么在八千年多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玉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变迁呢?玉文化和传统的儒家文化有哪些关系?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喜欢玉?玉文化和现在大家理解的中国文化有什么区别?玉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巨大工程中,玉文化应有怎样的担当?作为中国当代玉文化的传承人物,传统玉文化传播者的沈华先生对此有着独特的见解。

       2、从玉文化中寻找传统文化的自信
“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玉文化史的文明古国,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玉,被视为权力、地位、财富、尊严的象征,“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的《无题》让我们对玉有种神秘的爱慕,历史上弄玉吹箫、完璧归赵、玉碎瓦全等,多少传奇都和玉息息相关;研究玉文化,需要跳出传统的学术考古的范畴,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收藏、考古、国学、审美、艺术品投资和传统的文化知识,同时,对玉文化的研究也要有一定的造诣才可以总结归纳出来自己的理论。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场合,需要根据听众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一些通俗易懂的表述和弘扬,恰巧沈华基本具备了这些特点,高等教育的背景加上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几十年的收藏经历和自我摸索的研究方向,都让他的课程论点清晰、论证条理,论据自然,通俗的语言就是他的课程接地气,受到各界的欢迎的主要原因,被誉为中国玉文化传播的“第一人”。
       3、儒家文化的基石是玉石
       沈华的授课内容以东方文化智慧,领悟当代精神出路的宏图大志。将玉德比拟人的道德品行作为授课的重点,将国学、儒家、玉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将玉人格化,用哲学的方法概述玉文化传承的原因,从玉文化的起源到垄断、从皇权到平民。以此系统的解释说明古人为何以玉作为评价、判断一个人行为善恶、品德高低的标准。能将玉从石头中分辨出来,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而能将玉从理论上加以道德阐述的,则是儒家学者,玉德一直影响着中国玉器数千年的发展。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沈华的讲义将“和”文化作为主旨,从“和田玉”的“和”为切入点,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阐述传统的思想文化。推崇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延伸到儒家文化的“和”与“大同世界”,通过对儒家文化中对玉的“九德”“十一德”的归纳整理,以孔子对玉的“仁、义、礼、智、信”的诠释推行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和谐,追求完美,以“君子”行为作为自我约束的标尺;“和”田玉不隐所短,表里如一,象征人光明磊落,玉绚丽俏美,象征人追求美好生活,“和”田玉数千年不朽,象征人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4、从玉文化的发展论当今社会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沈华的课程从玉的基本概念、玉文化的起源、玉文化与我们的关系三个方面讲述了有关玉的传统文化。在玉的基本概念中,为大家简要概括了玉的起源,玉的身份,四大国玉代表及和田玉的基本常识。在玉文化的起源中,解说了玉对人文思想和社会道德理念的影响的文化内涵、玉对主要文化载体如语言和文字的影响、玉对人们日常行为的影响。在玉文化与人的关系部分,阐述了社会上人们普遍关心的古玉是否可以佩戴?古玉是否为血沁等问题,讲解了翡翠、松石、南红与和田玉的关系,从历史学和考古研究发现的角度分析了“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一俗语的真正起源。
       5、乾隆的收藏趣事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乾隆帝晚年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乾隆皇帝爱玉如命,他不遗余力的大力提倡和发展玉器制作水准和雕琢技法,又千方百计收集旧藏,创作新品种,从而使清代尤其是乾隆朝时期的玉器制造达到了中国玉雕史的顶峰。
        6、玉文化的前景与发展
        中国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地位特殊、功用广泛、内涵丰富。虽然它的载体——玉器表现的是具象的东西,但是它本身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形而上的哲学精神,并折射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说,就像玉不等于玉器一样,玉器也不等于玉文化。只有当玉器被赋予了人文的、社会的属性之后,才具备了玉文化的性质。中国玉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同中国古代文明相始终。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中国玉文化也告别了它的典型形态,而转为一种变异形态,残存于中国近现代文明之中。

        7、孔子与玉的故事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对玉器采取较为实际的态度,对它的内质、外观及价值不轻加否定。孔子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作为其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的载体,赋予玉许多美德,将玉道德化、人格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创立了玉德学说。这就大加强了玉的文化含量,从而使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比德于玉”思想的萌芽和发展,使玉器从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的“法器”、祭祀神灵祖先的原始礼器,发展为贵族阶层用于表示身份、地位的佩饰,这在玉器发展史中是很大的进步。儒家学派将西周以来的佩玉习俗给予理论上的肯定,使佩玉进一步制度化,因而使玉器从主要为“神”服务转变为主要为“人”服务。这个转变过程,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含有唯物论因素的中庸思想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用玉制度形成的时代,孔子非常重视礼制,对于玉制礼器也极为推崇。不仅如此,孔子认为玉帛等器物还不足以表现礼的全部内容,玉器的内在美也是很重要的,他强调玉器的表现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由于儒家思想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奉为主导思想,因此孔子论玉对后世玉器体系的理念化影响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