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刘成友
    发布时间: 2019-01-18 10:08    

      “延年堂”的第十二代传承人

刘成友
        著名中医刘仁德字成友,刘成友。祖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现定居北京。是清末著名老字号“延年堂”的第十二代传承人。
        他凭着二十余年的中医实践和诊疗经验,治愈人群遍布国内外,上至国家领导,军队首长,大腕明星,下至平民百姓。他的医术精湛,望、闻、问、切,运用的十分精道,通过五官,把脉。诊断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针对患者,用药准,好得快,能够做到药到病除,犹如华佗在世,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信赖。
        中医世家刘成友医生,从3岁开始跟随大伯(当地远近闻名的中医)学医,经过耳濡目染,3岁认药,7岁运用观脸诊病,12岁开始运用气功给患者调理身体。18岁掌握和传承了刘氏祖传中医绝学 。并在中医药治病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继承刘氏治病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医治理念和方法,善长以中医把脉,观脸诊病并传承刘氏独家炮制法及熬制中药材的技术,配合气功治疗,疗效极为显著。防未病,治已病。扶正祛邪,病退人安,注重保护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不主张长期服药,治疗疾病多在四个疗程以内完成。
        刘医生观脸诊病,是以观察脸的血气形态、色泽变化来诊断疾病或病变程度的方法,临床运用精准性极高,与西医仪器检查结果非常相近。可诊断出各种潜伏病症和病灶的准确定位。对大病及疑难杂症具有准确的预见性。临床用药胆大心细,用量考究,临床实践做到看准病下准药,对症下药治准病,提前预防疗未病。与此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心理疗法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应用,通过他与病患者推心置腹的深入沟通,找到疾病的根源,从生活习惯,家居环境以及病人的脾气秉性,分析病情,从病因入手,对于病患者生活中经历的重大事件与患者共同回顾,找到“心药”制定治疗方案,使病患者明明白白治疗,放松心情服药,确保药效的最大发挥。他对待病患者如亲人,总能让患者愁眉苦脸的来,心情舒畅的走。用他的耐心和热诚惠及所有求医问药的病患者。从而使刘医生名声远播,享誉海内外,许多国外及港澳台朋友或是邀他前去医治,或是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找他就医,使他的中医药学理论,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的人口生育问题 。针对各种不孕不育,刘成友医生也有一整套独家秘笈,治愈率达到90%以上。他运用气功推拿治疗头痛,颈椎病,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手足麻木等各种疼痛病症,可当场见效;尤其突出治疗心脏病,肾脏病,肝胆肾结石,胃肠病,肝硬化腹水,中风半身不遂,脑出血后遗症,子宫肌瘤,盆腔炎,静脉曲张,肩周炎等顽症。在传承中医学国粹的道路上,刻苦钻研各种疑难杂症,攻克复杂病情,在医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攀登中医药学高峰。
        多年来他一直以传承祖训为已任,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中医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致力于为众多病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解除病痛。解救病患者于危难。
       中医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承才是中医的发展之路。作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副成员的他,愿意将自己多年实践,所学经验传承下去。这也是刘成友重新设立延年堂的意义之所在。延年堂为刘氏祖上的堂号,岁月变迁,以及文革期间的荒疏,家传的医书也都有所散失。凭借大伯小时的启蒙,深爱祖国的传统医学,继承发扬刘氏的祖训,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实践。
        现而今面对医疗西化的社会现实,做为中医刘氏传承人的刘成友医生,对祖国中医药的传承不免充满着很深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失去传统文化的民族,将是苍白的民族,即使版图再广阔,都无法避免精神上的流离失所。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就是要强化中国民族的文化力量。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仅仅包含着有关疾病和健康的理论与经验,其背后更有着一套完整的,中国独有的世界观体系。它是实践医学、哲学、文学、自然学的杂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医药文化也不断的受到冲击。鸦片战争,彻底打碎了古中国的旧梦,那个辉煌的、宁静得近乎静止的国度,被带入了一百年的战乱纷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医药这棵植根于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无法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潮流中独善其身。鲁迅就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描摹中药的陈腐虚妄:蟋蟀的触角作为“药引子”,医治病入膏肓的肺结核患者……
        新文化的诞生,也意味着旧有文化的式微,甚至失落。经过千百年来临床实践验证的中医药,在世界上,以民间的方式,向全世界渗透。而来自西方的解剖医学,则强势地成为进入中国,建立新的治疗标准。从五四运动到今天,中医药虽存,但中医药文化,却在社会的洪流中被冲击得千疮百孔。中医的培养模式、中药的药材来源、甚至使用的语言,都已经完全“现代化了”。当整个社会都按照西方现代科学的方式来建构,面对这一不争的社会现实,刘医生发出了这样的诘问:中医药是不是已经“桔逾淮北为枳”了?
刘成友医生感慨地说:“失去了道地性,就失去了中药的光彩”。
        现代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