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张建德
    发布时间: 2021-05-11 10:49    

登封嵩山文化研究会易经学会会长

张建德
       张建德:
       誉号中原张,法号释德延,别号泊暮僧,字号延德,嵩山卢崖寺人,河南大学中文系进修毕业,中国佛学院修学结业,佛易文化研究者,国际著名易学专家,国际易经著名风水师。早期曾任河南省登封市信息协会秘书长,登封市企业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嵩山卢崖寺传经法师,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易学联合会河南联络员。现为嵩山少林禅院禅易堂主持法师,中国国际易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易经应用科学院理事风水师,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健身养生系列国学导师,中国登封嵩山文化研究会易经学会会长,河南省老干部大学登封易学研究院讲师,中国嵩山国学易经联合学会荣誉会长。



       延大师以“积德行善为本,和谐人生为目”为座右铭。多年来足迹遍及新加坡、越南、英国、俄罗斯、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内各地,为宅居、茔葬、企业、殿堂、寺庙、厂矿、机关做命理风水预测布局、祈福消灾道场法会上万场次,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好评。其易经论文和风水堪舆术数有特到见解,应验准确。编著有《少林易数》、《嵩山易学》、《易经大智慧》以及佛道儒启蒙读物《佛缘》、《道缘》、《古训今移》、《子息论》、《嵩山叶集【嵩山絮语集】》等著作五集二十册。



       2007年应邀参加沈阳第二届易学与当代经济国际论坛会,被评为“优秀风水师”。
       2008年参加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一届易学与禅道易和谐文化国际研讨会,被命名为“禅道易文化和谐大使”;同年入编《影响中国风云人物集》。
       2009年4月参加河南科协易经与企业经济发展研讨会,被评为“优秀易学专家。
       2010年9月参加香港易学与当代世界新秩序国际研讨会,被评为“国际易学著名风水师”。
       2014年参加“中原尧山海峡两岸暨国际易学文化高峰论坛”,在应邀出席大会的388名国际易学著名专家的佛易禅修与风水论证演讲中名列第二名。世界易经大会国际著名易学专家风水师
       2015年5月参加海南三亚国际易学高端论坛,被评为“国际著名易学专家”。
       2021年,其事迹被收录进《盛世华章-讲好中国故事》人物典籍中。



       在历次论坛上发表的易经论文“易经、易术与佛道研究”、“城市风水建筑探析”、“易源嵩山与少林风水术”、“河洛易学与民俗文化”、“河洛易经在嵩山天地之中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禅修与易经术应用”、“易经、易学、易论”等演讲文章,分别被评为一等奖、特等奖、优秀奖。其著作和成就已经载入【登封文化志】及【嵩山文化全集】系列版的【易学卷】,其事迹已被国内外多家媒体网络刊载传播转发,并接受了新华社、西欧旅游广播电台节目、芬兰国家电视台、凤凰网、新华网,河南网、登封政府网等媒体的采访采编和节目的录制刊播发行等活动。

经世济公,至善至诚
——访易学传承名师张建德



       又到了踏春季节,草长莺飞,山花烂漫,曲径通幽,望见远方山中的幽幽古刹,1400年的历史,让它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中的传奇岁月,更让它多了一份神秘。
       它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它是中原的名片,河南文化的代表;它是国家旅游局首批5A旅游景区,并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他是已过耳顺之年的老人;他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住持法师;他是佛易文化使者;他是国际著名易学研究专家和风水专家。
       它是名扬天下的河南登封嵩山少林,他是登封嵩山少林禅院禅易堂主持法师延法师。
       它在他中,他在它中。它孕育、滋养着它,他将它的文化和精神发扬、传承出去。
       小时候,它养他长大,教他智慧;长大后,他以“积德行善为本,和谐人生为目”,传播正能量,尽己之力造福济世达人,把它的恩情回馈给了社会。
       去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在箕山初识张建德,看见他就如看见了弥勒佛般,慈眉善目,声音浑厚温暖,和蔼可亲,就如一位长辈在跟你缓缓地讲解人生智慧。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见人方知,研究易学的圈子里,缘何称赞他为中原张(建德)”,张建德是延法师的俗名。这不是恭维他,而是名副其实。
       相由心生,只有豁达、充盈、智慧的内心,才会有这样弥勒佛般的容貌。遇见张建德,打开了我对佛学与易学全新的认知。他的易学研究与其他人不一样,让我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充满的智慧。

       佛易结合,修心修技
       张建德出生在卢崖瀑布风景区附近的村子里,幼时家中贫寒,兄弟众多,3岁便被送入寺院。在寺院长大的张建德,得寺中法师点拨,学习佛学。学了十余年佛学后,15岁后,开始转学易学。文革以后,寺庙里面的人都被遣散还俗。 由于张建德聪明好学,熟读寺院藏书,古书都被他翻阅了大半,在文化方面,他远远了超越了身边的人,就被列入登封市宗教事务里面的专用人才使用。
       回归社会后,张建德依然没有中断修行,继续研究易学,以及参悟生活禅,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进修毕业,又在中国佛学修学结业。
       幼时入寺院,长大后回归社会学习。先学佛,后研易。佛易相结合,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张建德说:“佛修心,易修技,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他们度过困厄,过上幸福的生活!”
       佛修心,佛学修的是智慧;易修技,易学修的是生活的技巧。有了生活的智慧和技巧,才能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才能经世济公,达到至善至诚。
       早期张建德曾任河南省登封市信息协会秘书长,登封市企业家协会名誉理事长,嵩山卢崖寺传经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易学联合会河南联络员。现为嵩山少林禅院禅易堂主持法师,中国国际易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易经应用科学院理事风水师,河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健身养生系列国学导师,中国登封嵩山文化研究会易经学会会长,河南省老干部大学登封易学研究院讲师,中国嵩山国学易经联合学会荣誉会长。
       一系列的社会职务,让过了耳顺之年的他,老当益壮,为佛易文化的发展,孜孜以求,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在他们的国学班,张建德定期开展国学普及课程,他不仅是组织者,还是里面的讲师,滔滔不绝,讲上一天,张建德依然精神抖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说,这是他们国学培训和易经研究的两个核心基点。众所周知,易经是我们中华炎黄文化的始源,它的完美哲学思想和科学的应用规律,整个的贯穿了天道法则、地道法则、人道法则,学好了国学,掌握了易经,才能接近和理解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
       在学会里面,他也经常组织人文风水建筑考察活动,学员们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现场论证,研究正确的理论水准和应用技巧,领悟中华历史文明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发展的创造精神。他们走遍了全国各地,分别考察了新郑黄帝故里、始祖山、巩义河洛汇流处、伏羲八卦台、山西王城相府、洛阳刘秀墓、滑县赵家祖茔、邓州习家祠堂、禹州真定王墓、偃师宋陵、明十三陵、杜甫古宅、白居易陵园、白云山森林氧吧等具有典范盛名的名人宅地、古观寺庙等古今环境风水文化建筑。
       他说:“风水不是迷信,风为气,水为质,气质是一个人气场好坏的标志,同样的,天地也有气质,气在流通,质在固守,天地都在自然环境的气和质中阴阳交合而产生效应,人的气场与这天地气场效应相结合,就有了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和应用法则。”
       多年来,张建德足迹遍及新加坡、越南、英国、俄罗斯、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内各地,为宅居、茔葬、企业、殿堂、寺庙、厂矿、机关做命理风水预测布局、祈福消灾道场法会上万场次,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好评。
       静水流深,大道至简,深厚的国学基础,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张建德与社会上所谓的“易经大师”完全不一样,他是真的大师,却不称自己为大师,他谦虚地说,弘扬国粹,任重而道远,易学博大精深,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验证、思考,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听张建德讲易学,醍醐灌顶,如沐三月春风。他研究的是“大易经”,将儒释道与易经相融合,然后解析出更加包容、全面、科学的“大易经”。同样的问题,让他去看,去解析,站的层次会更高,因为在当下众多易学研究者中,大部分只研究了易经的一个分支,对宗教等其他的国学一窍不通,这就如盲人摸象了,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各圆其说。
       曾有一位老师与张建德探讨,他说易经是道教的,张建德回答说这个问题可以从易经与道教的起源说起,道教发源于古代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易经》成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演变,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产生的时代就不同,易经是道教的就无从谈起了。
       在张建德看来,易学既不是道教的,也不是佛教的。《易经》是儒家“六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生生之谓易”,“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与《道德经》、《庄子》都承载和言说着中国文化的生生之道。而“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研究亦因之而纷乱驳杂,宗旨不明。“自古解易之书最多,却两派六宗,相互攻驳”,近代以来的传统文化中断,更使当代的易学研究成为最需要正本清源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对易经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张建德说,这就需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解析去宣导。在今后的培训和研究中,他将重点解析这10个方面,一是科学与迷信的误区;二是易经与教派的误区;三是天命与命运的误区;四是学术应用于宗教文化的误区;五是教派与易经的误区;六是民俗与易经的误区;七是玄学与易经的误区;八是现代科学发展与易经探索应用的误区;九是传统文化与易经文化的误区;十是生产团队与易经应用的误区。

  

       张建德在他的论文《易经八卦与二十四节气》中,结合天文与历史知识,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系统论证了二十四节气与《易经》思想的内在渊源。另外发表的易经论文有《易经、易术与佛道研究》、《城市风水建筑探析》、《易源嵩山与少林风水术》、《易源嵩山与少林风水术》、《河洛易学与民俗文化》、《河洛易经在嵩山天地之中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禅修与易经术应用》、《易经、易学、易论》等,编著有《少林易数》、《嵩山易学》、《易经大智慧》以及佛道儒启蒙读物《佛缘》、《道缘》、《古训今移》、《子息论》、《嵩山叶集(嵩山絮语集)》等著作五集二十册,一册五十万字,总共一千多万字。他的易经论文和著作在风水堪舆术数方面有独到见解,应验都很准确。
       经世济公,至善至诚
       除了学术著作,笔耕不辍外,张建德还参与了诸多风水建筑物的设计。比如登封“大禹文化纪念碑”,在棋盘山上的伯夷和叔齐的“二仙洞”,以及始祖山整个风景区的设计,并为始祖山立碑等。 
       始祖山即是当地的祖龙山,谈及更名原因,张建德解释说:“中岳嵩山、历史悠久,它早在36亿年前就率先出海,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原始大陆板块,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太祖之山,它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相映成辉,成为中华民族人类产生、繁衍、发展的重要始源祖地,它经历了25亿年前的‘嵩阳运动’、18.5亿年前的‘中岳运动’和8000万年前的‘淮阳运动’等等地壳变迁活动,逐步形成了地球地质年代独有的‘七世同堂’的雄伟貌姿。祖龙山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龙脉发源处,也是中华龙的蛰居之地,九龙圣母殿、八龙潭、九龙潭、龙潭寺都在这里展示着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历史踪迹。祖龙山附近村子的名字都与龙有关,有龙头村,村头有龙头岩;有龙池村,村头有龙眼池泉;有龙尾村,村北有龙泉河水之源。另外还有老龙村,九龙潭,八龙潭等,在祖龙山上还有为民祈福纳祥的琼霄、碧霄、紫霄的‘三仙宫殿’。”


       举目瞭望,山河壮丽,让人心中不由升起爱国之情。张建德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嵩山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命名为始祖山,重建当地很多被人遗忘的历史古迹。张建德说:“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推动当地文化景区的建设。”
       2001年,由易学界专家董光璧、邵伟华、张建德等学者倡导的,并由中共中央党校和人民日报社主编的大型党史文献《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风采卷》中将“周易是科学易”的宣示提了出来,周易的科学理念首次载入党史文献。
       2001年10月17日在北京的文献首发式上,国际易学联合会与中国共产党众多党史专家一同组织了交流座谈,易经学者首次提出了“中国周易节”的倡议,并举办了首次周易节的庆祝活动。
       由于周易文化历史传承的多重性,周易节日的纪念地一直未予以确定,而嵩山河洛文化是易经八卦的发源地,因此张建德一直呼吁将嵩山作为“中华易经文化节”的纪念地,每年举办“中华易经文化节”。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现在的张建德依然坚持每天早起坐禅、学习、记笔记、写书,他提倡“当下、天下、放下,宽容、兼容、包容”的十二字思想修养理念。他说,在他们易经业内,有很多同仁们,都是中老年阶段,因此,既要热情豪放,又要谨慎行事,既要发挥余热,又要注意健康,活在当下,不强求为难自己。还要胸怀天下,志向远大,尽量为社会做贡献。在学术方面,还要包容世事万物,求同存异,不持偏见,胸怀大道,胸怀大众,胸怀大气,“学百家之长,避一家之短”。
       心若善,行至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路上,唯有放下小我,站在更高处,看向更远处,不只为当下人们的幸福生活着想,还为子孙后代考虑,张建德一直默默践行着身上的使命,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不负佛易文化使者的使命!
       张建德:https://mp.weixin.qq.com/s/IdQnT3s8y50yXHH2jPGMPw

大易至奥又至简
                                                                -----向张建德先生致敬



       我是只井中之蛙,却常常心比天大。象张建德先生要我为他的《易》著写序的事,我竟然想都没想便顺口答应了。
       那是两个月前的一天,张建德先生两次电话约我茶叙,地点是张建德工作室——嵩山禅易堂。也许是张先生的普洱茶有些浓,一泡茶水饮下我便晕了。此时张建德先生手捧他的新著《嵩山易学》和《易经大智慧》让我浏览,我顿生羡慕与敬佩之心,遂双手接过,掂量与翻阅一番。这两本书的体重可不轻啊!
       大易至奥又至简。说大易至奥,是说易非一般人能真懂能真通;说大易至简,是说易又为普通百姓所熟知。就登封而言,研习易经的人颇多,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各行各业的都有,恐怕有数千人之多,据说仅中岳庙村就是上百人。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是分有层次的,其最基础的普通的层次以研习易术为主,人们习惯上称这类群体为算卦先生,这些人的生计方式就是摆摊算卦,为广大的市民尤其是普通的民众抽签摇课指点迷津。许多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这个咱且不论。比算卦先生这个层次再高一点就是跑江湖的,这个层次的先生们不仅会摇课算卦,而且还要能看风水,定阴宅,稍带还会些灵异的本事,这算是一个中等的层次。再高一点的层次当然要学会易经的象数理,甚至可以著书立说,开班收徒。登封研习易经的这三个层次象一个象牙塔,第一个层次的人数居多,第二个层次的人数次之,第三个层次的人数或更少一些,我认为张建德先生是属于第三个层次的。社会上有许多人称张建德为易经大师,虽有些恭维他、抬举他、奉承他,但大致也是说的过去的。
       登封有两三个易经学会,张建德先生是其中一个易经协会的会长,后来被嵩山文化研究会聘任为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之所以这样子聘任,我们主要是更多地看重了张建德先生的易学功底和他在易学界的影响力。


       张建德主持下的登封易经学会每月有一次外出考察活动,每周有一次学术交流与培训。我曾十分积极地分别参加过这两类活动。一次是组织到新郑具茨山和轩辕庙参观,一次是参加易学会的学术交流与培训。我对这两次活动的印象都是深刻的,在那个易学培训会上,张建德先生主讲《易是什么?》。当时我坐前排与他的讲台很近,我见他似没有什么讲义讲稿,完全是他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许多卦的卦象卦辞和诸多的爻辞张建德都能随口而出。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惊一跳。我学习易经已近十年了,许多概念许多象术许多卦象卦名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更不会将易经的象数理贯通起来用于实践与操作。
       参加两次易学会的活动,我除了对登封易学界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我还为张建德领导下的易学会精于组织和习易先生们自觉自愿自主自学的精神所感动。我听说易学会培训的场地是租借的,而里面的桌椅等办公用具设备则是张建德自己出资置办的。每次外出考察除必须用的交通费生活费之外,其他的费用都是张建德靠自己的人脉关系想办法解决的。这松散的社会民间组织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来,是颇不容易的,张建德先生的个人魅力、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从这里可以窥见一斑。
       其实在登封这个小县城张建德是颇有名气的,他的名字我也早有耳闻。我十几岁时,曾和同伴来登封玩,因为身上没带钱,到了中午肚子饿了想买个烧饼充饥,同伴便登门向张建德这位亲戚要了大约够买两个烧饼的钱。难时一处好,到死忘不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也许张建德早已忘掉了,但我从那时起便记住了张建德这个名字,也记住了张建德的模样。
       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张建德似不算太老,依然带副高度近视镜,依然光着头,依然胖乎乎的,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或似由于他眼神不太好使,张建德走起路来晃悠悠的,似有不扎实的样子,但他的脸上始终显露着一幅慈眉善目憨态可鞠的神态。张建德自号“泊暮僧”,或因此他平常爱穿传统的汉服唐装,显得庄重而又别致。我曾看到过一张张建德先生穿着袈裟做法事的照片,那模样俨然一尊佛。
       张建德自称是少林弟子,为此他还颇有意地认真地让我看了他的皈依证,这当时不虚的。不过他在向我介绍他的号泊暮僧时我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泊是漂泊的意思即浪迹江湖,我说泊是停顿的意思,没有漂流的意思。他当时似不相信,我这个人也爱较真当即百度了一下让他看。
       我们曾探讨过乾卦用九辞----“见群龙无首吉”。张建德说这句话让他纠结了好久实在是难以理解,常言道群龙无首则乱,古人却说:“见群龙无首吉。”其义何哉?我提出了我的理解与解释,这里是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要各安其位,各显其能,各美其美,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张建德先生听罢点头称是颇认同之。
       有两次我们外出做文化访问,其接待我们的有当地企业老板。我知道商企老板对易经大师有着天然的恭敬与崇拜。我便特意拉着张建德向企业老板介绍说:“这位是易经大师张建德先生!”这两位企业老板听我所言便立马放下手中之活,礼请张建德先生里屋小坐茶叙且一叙就是半晌,两次都误了行程。此情此景让我的同事些许眼红,在归途当中纷纷打趣道:“张大师,今又弄着大事了?”张建德先生每遇此,总不紧不慢地笑道:“没弄着大事,以易会友而已。”大易至奥又至简。尽管张建德先生已写了两本易经专著,但我想,许多易道他也并非全懂的。张建德先生的易道易术之所以让人信服,能够“忽悠”住人除了他拥有的易道易术知识外,更重要的在于张建德先生有过传奇的不平凡的工作事业家庭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这个经历与阅历让张建德先生既了解政治又了解经济,既了解文化又了解人情世故。正是这种社会历练足以让张建德能够借助易学这个平台打通和融合各方面的问题。如此以来,某些社会精英名流点赞“张大师,中!”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本来是为了给张建德先生的二部著作写序,结果却写了一篇的废话,至于他的二本书还是留给读者朋友自己去拜读去感受吧!
       千百年来,易经经过历代作家的演绎注释,早已不是一本简单的文字了。任何人都不敢夸下海口把易经给全部弄懂弄通了,这包括嵩山的易经大师张建德。
       大易至奥又至简,我仅知了一些皮毛,甚至连皮毛也没抓到。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向在易经研习之路上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的先生们尤其类似张建德这样的先生们敬礼!




                             龙  在  行
                     2017年7月3日下午于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