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伍卓生 先生
    发布时间: 2018-10-20 18:16    

  “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是我们伍氏家族的祖训。讲到伍氏后代的子孙,我只是希望本着伍氏家族祖辈的刻苦耐劳、创造成就;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做个对国家、对民族和社区有热忱奉献的有用之人

伍卓生 先生

    加拿大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荣誉主席(前后两次,每次任期4年);
    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1991年—2016年);
    加拿大中国总商会----荣誉主席;
    中国侨联----海外委员;          
    广东省台山市政协委员;
    广东侨联驻加拿大顾问;
    江门市五邑大学校董;
    多伦多华人作家协会顾问;
    多伦多怀雅逊大学校友专业成就奖----2009年获奖人;
    全加华联会一共同主席(1998年—2002年);
    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工作28年(1959年—1987年);
    2006年荣获安省最高荣誉勋章;
    双桥培训服务公司董事长;
    加太亚企业主席;
    加拿大金国肝病基金会董事长;
    加拿大新时代电视一副总裁;
    2008年,应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成长岁月
   回忆岁月,1945年8月日军投降,全国人民欢欣沸腾、人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岗位,一切生活为之正常化。我当然在九月份回到学校継续我未完成的课业,同时在学校也参加(“青年组”家园建设服务工作)发展新中国的精神、促使祖国能快速进步更希望成为发展中的新中国。
   岁月又回忆,1947年,中学毕业之后我以优异显卓的成续考上广州大学外语科;而且主修英语、辅修法律。每每在顺心顺意之际总是好景不常——20岁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便因环境的逼迫使之放弃了大学的学业。首要理由是因为当时在加拿大的爷爷(伍颐学先生)和我的父亲(伍俭于先生)希望我到加拿大与家人相聚。其次理由是当时的加拿大移民规定凡是儿女2l岁以后,就不符合加拿大国家的移民资格申请。所以在1948年由父亲成功申请,母亲(赵凤陵女士)和我就从广州坐船经香港,踏上了移民加国之路。

 

 

   移民挣扎
   1948年, 可以算是幸运的我自然也成了加拿大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批获准移民的加国公民申请者。当时面对移民官面试的问题∶问我在加拿大国籍和中国国籍之间,选择一个国籍。顿时之间又愕然又矛盾的我真是被考官考倒了。就在数分钟后我的思维坚毅卓立、长远之计很明智知道、唯有“识时务者为俊杰”、选择了“放弃中华民国国民的身份”之后,内心却是百般的挣扎、再挣扎。同时间心中还原平静对未来中国的热忱和敬爱自己袓国的心,相信是身在异乡、心在祖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概,这也就是当时很多中国人的心声写照吧!我对自己面对这样的遗憾当作是日后对将来的挑战吧!
   自信机遇
   1959年,我刚刚毕业于怀雅逊大学((Ryerson)新闻学院的专业出版管理,想当然的,非常具有挑战性,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班有三十五个人读这一科,只有七个人能毕业,试想可知竞争万分。可幸的是我是这七个人选中,唯—的—位华裔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工作我就选择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在
多伦多大学里出版社工作。我自己一个人编策下,更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其中以多伦多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出版社和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最为出色。而这三间出版社的质量和出版数量是出版界公认的<三大北美洲出版社〉。我很有信心的踏出自己所定的成绩!在当时我任职期间,更有一本《加拿大名人录》和在国家最高学术学院里的十三种类的杂志:如地质书籍、数学教本等都是高水平的书籍。其中《加拿大名人录》更创下了同行出版社中的最高第―销售量,获评“第—畅销书籍记录”!“N0.1”。自此之后,同行业的同事们、大伙自然也给了我一个匿名:Mr、Number One。

 


  與現任的移民部長伉儷合影一起厌祝安省榮譽勲章  

   

   1967年,我自进入多伦多大学出版社,从最基层的员工到印刷厂厂长,直到成为发行部总经理,可不是―步登天就可以的。一路经历的过程,需要大胆的假设、小心地实践,心中唯恐过程有失策,那必定就不能如期出书了。从1959到1989年,在多大一日又一日分秒必争的工作,整整服务了28年之久。
   投入义工  创造成就
   六十岁时却退而不休的转入义工社区服务,直到参与社区的工作。理由是:一、当年(—九八七年)在出版社工作时很多中国学生来加拿大申请读书,咨询将来可以有—职在身。二、更有许多专业人士有才能的人来加国工作,不胜其数。三、海外华侨,更须进入主流社会自立门户和有一席之地。所以我自己本着在出版社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间人脉关系,须要有个人在社区组织带动我们华人在异乡的力量、大家团结展现华人立足的魅力了。
   “移民海外”将会是华人将来的潮流,所以—定要发掘“社区”,让西人和华人都参与这“共同社区”。再由社区的结构聚集海外华侨在异国的共同信念、沟通意识,才能显示华人的团结,这也是我们华人立足的根源。

      任重道远
   “远见”“前景”是我认为对加入主流社区的参与和加入主流社会的政治起步,我开始背负任重而道远的包袱。1980年,真正接触主流政治的另一个里程:正逢多伦多市长选举时期,其中有一名候选人伊格顿先生(Mr,Art Eggleton)主动邀请我为他出击、相助一臂之力,作为助选的第一人员。当然,伊格顿先生想借助我在华人社区的力量、声誉,发挥一个作为大家长身份的我,让政壇伊先生、华人社区和我能够“共识“支持这一位候选人:伊格顿先生。

 

友谊是精神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德的结合。
    与夏仲成故友,久别重逢相见欢!

   

   帮助伊格顿先生竞选对我个人作用不大,只是想到Mr·伊先生若真当选,日后对促进中加、加中两国的友谊一定能建立友好关系的。所以我在人口集中的多伦多市中心、唐人街和老人大厦动员各个华人社区组织、团体,大家华侨―人传一人,小社区传至大社区,人民有责参与手中宝贵的一票、鼓励华人并投下神圣的一票。
   多伦多第一任公民选举市长由此诞生了。有因就有果,后来主流社区与我的关系更升华更密切了。得到了当地华人社区及主流社会的肯定,在加拿大多元文化区域的肯定。也因为如此:―、西方人改善了华人在加拿大的礼遇、日渐被尊敬与重视。二、提高了多伦多华人对政治的参与有巨大的回响和相当大的贡献。三、升华了我们华人的社区,巩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赞誉的“华人力量”。我们华人社区对我的评价是:姜还是老的辣!
  
姊妹市的缘起
   1984年,中国、加拿大两国的国民外交事宜,由该市长伊格顿先生特别请教咨询我的意见,选择国内几个大城市作为中加结盟的姐妹市。当时和第―任驻多伦多中国领事夏仲成先生经过三番两次的周详议论考察,市长伊格顿先生与我带领考察组以及相关人士陪同去重庆市进行了官方式的访问…。也有人疑惑?为什么多伦多市选择了重庆市?再次验证官方发言道:重庆市曾经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后来更晋升为直辖市,最后由市长先生选定重庆市和多伦多市为姐妹市并签署姐妹城市的协议。之后多市与重庆市之间一直有合作经贸、互相友谊访问。当时成为政府、民间相聚时的最佳话题。
   之后,我又帮助黄景培先生竞选,成功成为安省首位华裔议员,在黄景培当上能源厅长到北京访问时,我以厅长顾问的名议随团访问,更积极促进安大略湖省和江苏省结成姐妹省。接下来的南京市和安大略省的伦敦市结盟我也同样效力过。继姐妹市,姐妹省之后,我又极力促成熊猫的友好外交。当时在中国、加拿大轰动而引起了“熊猫热”。

 


      国宝熊猫    
      1985年,中加政府达成的协议实践了对多伦多动物园从中国引进了—对熊猫,所谓“熊猫外交”更成了加拿大主流社会和华人社区间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现在多伦多动物园如获至宝,增加了动物园内的重头主角,游客们纷纷踊跃而至、络译不绝,有远从巴西、美国和加拿大的旅客,在三个月内便有许多外国游客涌入,多市动物园的盈利已高达伍佰多万加币的收入。加拿大各级官员和我更是喜出望外,非常高兴有如此丰收的成绩。(在这之前拜访多市动物园的游客寥寥无几,一年才有—百万游客来参观)。
      此后各级官员更与我商讨如何答谢中国政府馈赠国宝?我左思右想,却又明智的答谢:大熊猫国宝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回礼答谢,就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回赠红包一封。
      回赠红包,便是最得体的回礼了。这样一份大红包75万美元就往中国赠,礼上往来,国与国之间甚为密切,人民与人民的友谊情深,双赢美誉又使中国和加拿大皆大欢喜,这也是另一个双赢的成果。一对熊猫美美和巧巧成了为人所道的佳话,我因为再一次促成中、加两国外交史上的成功例子!我也算是国宝吧!


房利总领事与伍卓生先生交谈 钟洪糯摄   

   青黄不接
   在我担任了全加华人联会共同主席—职,“华联总会”代表性高号召力强及组织规模日渐茁壮、亦带头发动和组织了众多有利于华人合法的利益、地位、形象、声望,影响力与日俱增。更受到华人社区和加拿大三级政府日益看重,被视为不可缺少的发言人。经历众多事情的促成,我很自信的说“退而不休”的选择是对的。在此特别感谢大家对社区大众的发奋图强之信念、不饶不倦的支持我、爱戴我!所以在一项一项的成功事迹,都是大家一致认同并有目
共赌的。想到未来要做的工作,我不无感叹的说:对老—代的华侨长辈们和后代年轻人的寄语期望,沟通说服各社区、各团体、各个组织的老一辈“退位让贤”是一个必要的方向。但是目前有很多的华人社区团体没有办法做到合理的新陈代谢。又如同一些年资较长的一当就是十五年或甚至二十年不退下来,如何让新人挑起重担,延续对社区的寄望和动力呢?古代有尧舜传贤、退位让贤是中国传统历史必然的发展!以现年代来说∶青、黄不接是栽培新一代人,给予年轻―代人学习的机会和接替,让年轻一代华人利用她、他们的高教育水平和尝试新思想为社区发展走向更健康的前途迈步。
   在这里有一个很真实的例子:那就是在多伦多历史最悠久的老侨团台山同乡会,立会历史已有一个世纪。经济基础好、会员也多,竟然接到被法院勒令拍卖,原因是欠下地税等二十万元。当时只能充公拍卖二十九万元,,还清那一笔二十万,仅剩九万元。但在几年前政府已有通知去信:台山会不止欠债多年,也已失去物业拥有权,最后连那九万元也只能尽归政府所有,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当权者老而不退,思想陈旧、中文、英文皆不通;又基于自己的年资、面子不会请教人,所以更新换替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首创国庆游行    
   本着对社区工作服务的热爱,态度明确表达、提升社区的水平,我总是想着再为国家、社区尽一点微薄之力,搞搞新的花絮。刚好适逢国家佳节,我又开始动员各组织、各个社区团体,如:伍氏、黄氏等姓氏团体、地方团体、教育团体、文化体系等超过了二百多个侨团组织,众纭纷纷、掀起了多伦多华人社区是世界文明的话题,由最初的三、五千人参加游行到后来的八千、一万,甚至高达三万余人等团体参与。这次活动最值得一提的,那就是在中国人的游行中,首次有当地的武警组队几百人参加此次中、加两国的国庆庆祝活动,还有南北舞龙舞狮的点睛仪式、鼓奏吹号的中式乐队、武术、太极团体,再加上少林五花八门的武艺招式,以及各式各样的代表锦旗、武器道具等。当时更是通过全球卫星电视银幕传送,包括了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北京电视台、以及北美洲,欧洲更远至巴西、法国等地,让全球华人都看到实况转播活动和分享华人之成就与呈现华人的荣耀,让全球人类看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事后很多欧洲、南美洲等地的华人社区、团体等海外组织,纷纷发信函或打电话给身在加国的华人们,请教我们如何可以运作?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动员武警参加国家的国庆庆典游行活动呢?我当时只有一种解说:在其他国家的国度里,他们认为武警主要的任务是反对示威、反对政府、地方和
制止人民抗议游行等活动。然而在加国多伦多的武警来说,武警们热爱参加国庆游行,展示警民—条心,民警—家亲。为庆祝国庆,大家共襄盛举!对于此不可思议的成果,我由衷的感叹。
   创举庆典之后,更升华了华人在多伦多有了更多的影响力,也唤醒了华人争取多一些在政治上的投入意识。我总是勉励自己走在时代的尖端、挑战自己、考验自己,以身作则,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与年轻人作为时代的榜样。“有竞争才有进步”社区服务的推动力由我做起,如同这一次的“首创”。

 

   

   喜获安省勛章—2006年
   2006年12月20日,在长年社区服务、热心公益和活跃于华人社团与主流社会之间,服务在多伦多市的华社已有三十年,不屈不挠、尽心尽力。我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是安省最高荣誉勋章,也是29位获奖人之中唯一的华人。赢得了社区的掌声、实至名归,是我们的华社之光。
   以我为借镜,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华社活动、共同团结为共谋华社的繁荣奋斗、发展。又如目前在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都非常活跃的华裔人士简慧儿女士,人称小龙女,因为当时我和简女士积极推动在加国多伦多市举办第九届国际龙舟赛,并且扬威北美更加发扬光大中国另一个文化节日。简慧儿女士在悉知伍卓生先生荣获今年的安省高荣誉勋章后,她更表示:多年来她一直把伍先生当作自己的导师,受惠于教益和帮助,她有希望时下年轻有为者与她和她的导师(伍卓生先生)共鸣之!
   我经常多次提醒自己也愿与大家分享,就是籍用美国总统肯尼迪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是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大家共勉之!
   救灾不分国界—汶川大地震 
   犹记得2008年5月l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四川省的汶川小镇受到震央八点九级的大地震、超级的震央惊吓了所有在加拿大的海外华人,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焦点新闻。
   由于多伦多市与重庆市(四川省省会)是姐妹结盟,我更加积极联合在加国的华人社区团体、公司行号(西人的商业),和学校团体,在当天5月12日晚上八时在新时代电视台连同CBC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合并播出“特别报导”,特别将国内四川汶川地震的灾情实况转播。更是多次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不遗余力的呼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组织义工队伍分工合作—尽自己微薄之力。

伍卓生先生和房利先生、李彩霞小姐合影。
  房利先生提供 钟洪糯摄
   

   此时转播电视画面看到房子、学校的倒塌;看见灾民的悲伤、目睹失去亲人的惨况;没有了水、没有了食物、没有了电源,家园—夕之间因天灾惨变。家园没有了,刹那间一无所有、灾害空前、余震不断真是苦了灾民、惨不忍睹呀。届时之际又插播我呼吁筹款募捐的活动画面,又呼唤着大家不分中国人,加拿大人,慷慨解囊!从画面后面所看到的是义工忙着接电话接受筹款甚至扩充到国际性的救灾部分、各界募捐救汶川,救灾话动、人人有责,场面更是感人!
   直到晚上多伦多时间凌晨十二点为止,加拿大
东岸多伦多已筹得28万加币,而与加拿大西岸温哥华时间差距三小时,温市居民们依然不停不休继续呼吁大家踊跃捐款,一颗心—条心为受苦受难的同胞们尽心也尽力。直到西岸凌晨十二点为止,更筹得68万的捐款。我和义工伙伴们感动流泪、而义工们的热心、耐力更为加国社区人民所敬仰!
   我带头捐了10万加元,带动旅加全体华人每人至少捐1加元行动。最后大家共义捐出3400万加元救灾款。我更是私下找了多位相熟的国会议员们进行谈话,实际上是说服。中国同胞困难当前、恳请联邦政府对以往中加友谊的关系再给于支持与关怀,对于我的身份联邦政府非常认可,以及华人各方面的热诚的精神感动了联邦政府。很快通过了我们的要求,促成了一比一的比例对照,筹得一元加币,联邦政府便以—元加币同等款额捐款给中国国内的灾区和灾民。所以筹得的三千四百余万再加上加国联邦政府的承诺一对一的金额比例,金额高达6800万加元。这个巨大的捐款,对于受灾的中国汶川同胞,真是非常大的精神安慰。加拿大总理哈珀先生也认为这又是加国政府和人民的合作参与之典范。在国际上,此举亦有良好的正面形象和建设性的良好循环,更在国际上获得很正面的美誉。此事已获中央政府国际合作部部长本田女士证实。

 

2013年当我再度回故乡祭拜祖先之际,

中央电视台专程从北京赶来采访,我真是何德何能呀!!
   

       在同—时间也透过国际红十字会与国内的红十字会一定要善用这笔爱心款项以及传达海外华人关怀国内的声音。手足同胞之情重建的工作,我更千嘱万叮:“―定要用真材实料的建筑材料牢固家园学校,以防天灾之不慎,切记此次地震的教训,大家以爱惜和惜福的心态、拿出良心重新建设四川省汶川的城市”。对自己和灾民有个交待,做个实实在在的好榜样,最重要的是不辜负中加两国人们的解救同胞的爱,真挚、真诚的爱!所以有Mr.6800万先生。顾名思义是社区人士为我挂了名衔了。
      首创纪念铁路华工基金会
      铁路华工因为对加拿大发展影响很大,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铁路华工功不可沒。阅读历史记载:如果加拿大没有将东岸、西岸联系在一起,加拿大的地形就没有发展可言。特别是:加国位于东临大西洋,西岸靠太平洋,一定要打通如此相远(约三千英里)的距离,特别是太平洋岸边,高山多、斜崖非常险峻,在陡崖坡上有巨石层层,每一公里就有几百个人死亡或是伤及。原因是当时的华工他们不大懂英语又是由西人用火药来引爆大石头且西人大声喊道:“赶快跑,大石头爆了,赶快离开这里、赶快跑呀”!!!但华工们很多都是不懂英文、听到爆石声才开始跑但又跑不远。然而爆石炸得满天飞,爆石炸出来了,华工身驱又受伤害,处境非常艰难。我只能是庆幸当时爷爷来到加国原本是和其他华裔一样修铁路,参加华工修路,后来详细了解后才获知,当时的铁路基本上已经修好了。
       当然,在当时的华工除了命不保夕的工作,又遭到西方人对华人的排斥等,华工们想着家乡的家人,却也委曲求全在此留下生活。铁路华工精神:是历史,也是传承;没有了历史艰辛创造,哪儿来现代文明的成就!
       在会见了华工后裔庞占元先生,他现在是基金会主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铁路华工,我跟他提议:为了纪念华工们的辛苦奉献,奉献成就是他们用心血、劳动、苦力打破了地理上的障碍,打通了加拿大东西岸,才使得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成。华工们是历史的写照,为了让华人及华工的后代明白华工先贤建筑铁路的功绩而创立纪念铁路华工基金会,在一九八一年加拿大政府正式承认,通过议案认可华工当年建路对加拿大民族的融合和文化影响的贡献;市政府也顺应民情,在市内建造铁路华工纪念碑,并筹款建立一个纪念华工的博物馆。

 

爱乡爱国的伍卓生先生向加、中国旗致敬,

国旗的飘扬象征着和平、友好。
    

   当归—中医食材    
   在加拿大中药商会第25周年之际,我向记者们披露:“在出席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中医教育大会后,对中医有进一步了解认识,也认为中医不但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应造福世界人民”。
  
中医、西医早已在其他西方国家并行,我很是支持中医立法敦促安省中医界人士拼弃分歧,增加共识,共同努力促进完成中医在安省的立法,能进一步服务加拿大人民。并向中国有关方面提议,第四届世界中医教育大会,2016年在加拿大召开,让加拿大人民对中医有进一步的认识、共谋发展。
   在1986年的春天,中医药业界在无助的状况下,我提议并且成立了“加拿大中药商会”。再次例举一例,中国的当归,是药物不能进入加拿大。当时中医商会会长找到我,他说:“当归,我以吨数进口加拿大且分派补及中医中药商铺,有没有办法解决其进口问题呢?”我非常积极且很重视这件事的发展。并找一个途径:找一个在中国国内或在香港大学在中医研究科系,在中医有权威的专业人士写一写如何才能说服和让加拿大人认识当归是一种食物而不是药物。那位朋友鼎力相助写道:当今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当归,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有作用的。因为中国妇女生产后,流失大量的血、铁,她们都是食用当归来补身的、且她们的体质恢复的很快,是当归起到很大的作用和用途。这封信我交给另一位从事食物和药物的医师朋友翻译成英文,交给国会议员,并一个传一个,当归是药物不能进口是错误的决定。国会议员接纳也明自了当归也是食材而不是中医成药,过不久国会公布当归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口加拿大了。也促成1998年在联邦政府的认可下中药立法了。言下之意:我好似当归,也是很有作用的,为广大的加拿大华人华侨谋福利作出贡献也!

 

伍卓生就讀的小學--英甲學校。為紀念父親伍儉于大人對學校的貢獻,

校方特设“儉于二堂”。左邊是我的大哥伍卓智先生,右邊便是敝人伍卓生是也
   

       敬爱的大哥
       我有一个年长12岁的兄长,他是伍卓智先生,又名赵斌。因为母亲姓赵,是大哥在他投身参加延安革命后改的名字。大哥在岭大中学毕业后到了南京金陵大学读书,南京发生大屠杀后,一位教授带领一班学生到西北、后来在一野政治部工作;1938年辗转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读书。大哥就在这样的曲曲折折下完成他的学习生涯。解放后,因为贺龙元帅分管体育,所以就安排大哥在北京体育学院工作。
       19岁的大哥从小就离开家庭,总是与我们聚少离多。每一年夏天七月底就回家,九月份就返回岭南大学准备开学,在学校的成绩非凡获很多奖项。后来又去南京京岭大学念农科,知道以农立国,学习如何改良农业中的中国,又如何发展农业,做到以农立国的根本基础。
       1970年初,中国的政治气候不如现在这么宽松,家人与大哥的联系非常紧张、谨慎小心,大哥带领中国青年男、女排球去巴西比赛;又如在当年,加拿大不顾美国反对率先与中国建交,加中关系就此渐入佳境。记得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又与刚刚复出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和大哥陪伴总理参观北京体育学院。在加拿大看电视时却发现代表院方接待总理的竟是我的大哥赵斌。喜出望外的我、惊喜的告诉家人。从此兄弟俩人就造就了许许多多多伦多和北京之间的民间友谊、情感更深厚了!
       对于我的生命中影响和激发,对自己的前途和学习奉献一切的原因皆来自爷爷、父亲和我敬爱的大哥。人生在世,总是没有不散的筵席,敬爱的卓智大哥于2006年在北京仙逝,享年91岁,名垂千古。在我的脑海里时时的、反反复复出现的是哥哥在1997年刚巧是本人卓生的七十华诞,大哥特别为我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异彩春风渡古稀,侨社奔波任驰驱;爱心筹播知时雨,风华辉映树丰迹”。一语道出了真情,大哥赞扬、赞赏生弟的一生奉献,成绩卓越,为中加友谱写了光辉的一页。我们兄弟俩人,成就传奇是有目共赌的。

   

   五邑大学渊远起源            
   我已不记得哪一年了,只知道国内有一间江门市五邑大学的学生来到安省多伦多市希望能参观访问在多伦多的各大学院。当时在加拿大的各大学府他、她们都不知道国内五邑大学是何方学府?而且那个时候又是敏感时期,国内因为大学生活动激烈、反对声音很强烈,所以这里的大院学校不敢接待五邑大学的一班学生。
   当时的我在多伦多大学工作,我就代表多大,也邀请约克大学教授詹文义先生和位于士嘉堡区多伦多大学分校一位教授先生,就由我们代表接待、接见他们的到来。期间我尽量满足五邑大学的师生要求,就因为我们的热忱接待,一尽地主之谊。让五邑大学的师生非常感激我们之余,更知道多伦多有我这么一个人。江门市五邑大学与我的渊远和起缘就从此刻开始了。
   在2015年11月18日我又回到五邑大学参观,我犹记得大学内的一个石碑,上面刻着“奠基”两个字。意义特别,这两个字函意着我与五邑大学的起缘是渊远的,有特别的印象,每一次我回故乡一定会到五邑大学去一趟,找回我们的奠基。
   毕生难忘—2008年北京奥运
   最令我骄傲、最让我有荣誉感的莫过于收到2008年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邀请函。我认为这就是我身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当时带着海外华侨老辈、中青年群体以及所有为奥运会欢欣鼓舞的海外游子之托付——为中国选手们加油、打气。当然我更也藉此次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机会,带着儿女以及外孙和外孙女回到中国,回乡寻根、饮水思源。
   在众多的奥运运动项目当中,我最希望中国的排球队、足球队和游泳队都能够拿到冠军,理由是:中国人皆知道排球之乡在台山、足球之乡在梅县、游泳之乡在东莞。我最最希望排球队能够拿冠军是因为我来自好风好水的台山。“台山排球队”加油!

 


   我虽已年迈,很多人尊称我“伍佬”,其实我一点也不老! 所有的运动项目我都以行动支持到现场看或是在家中观看电视,我都会以年轻人的心参与呼叫、打气加油。所以我更相信将来还有很多的机会举办奥运——在中国。再次争取到奥运的举办国,让我又可以再年轻一回。中国加油!加油中国!
   在这里,我再次感谢中国国务院办公室以及谢谢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对我的爱戴与邀请!在不久的未来,让中国与所有海内、外的中国人再度手牵手、心连心的迎接奥运和再度共襄盛举!
   对后代人的寄语与启示
  “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是我们伍氏家族的祖训。讲到伍氏后代的子孙,我只是希望本着伍氏家族祖辈的刻苦耐劳、创造成就;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做个对国家、对民族和社区有热忱奉献的有用之人。凭借祖辈们的播种,不要只想到享受、乘凉,坐享其成这绝对不是伍氏精神;一定要眼光放远些,看得透彻点,起码要有所作为,做个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我期盼我的后代子孙能够同心协力修建祖辈们一砖一瓦建立的家乡碉楼老祖屋、使之成立“伍氏纪念馆”。将祖辈们的精神代代相传、薪火相传。做一个伍氏三代人,甚至四代、五代人之纪念馆,代代的子子孙孙共勉之!
   儿孙们生活在加国主流社会里,但对故乡
依然向父辈那样充满感情。到如今一代的落叶又生根,我只能感动的说:“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促进居住国与我们祖国的良好、正面性的友好往来,是我们每一个海外华人的责任。”
   最后,我还想借着《践行者-时代楷模》一书,多谢国务会给我机会加入这本史册。在这里我由衷的谢谢多届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事们:第一届首任的夏仲成先生、朱桃英女士、陈小玲领事、孙淑贤总领事、陈文照领事、和前一任的房利总领事和目前任职的薛冰总领事们等,因为他们的不辞辛劳、鼎力相助、热心共识,使得在加国的海外华侨界更上一层楼!
   感谢房利先生的“心里话”,让我觉得我还是有用的人!
   感谢封面照片拍摄者张建设先生、提供者陈丙丁先生!
   谢谢李彩霞小姐对文字内容方面的协助!
   多谢小唐先生(Camera一Man)协助提供大部分照片,文图共存、意识并茂!
   还有家人的支持,让我完成了这一本无价之宝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