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高慧兰
    发布时间: 2019-08-20 09:46    

民间艺术(剪纸工艺)优秀传承人

高慧兰
       高慧兰,女,生于1968年8月,成都市新津县邓双学校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民间艺术(剪纸工艺)优秀传承人,首届天府成都最美新乡贤;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美艺术家联合会荣誉会员。研课题《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荣获四川省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剪纸作品多次获得市、省及国家级奖项。作品曾在多家杂志上发表,并经常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友人。主编校本教材《学剪纸》、《小剪刀﹒大世界》在四川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创作五十余幅剪纸入选成都市公益广告,并在成都市范围内推广应用。2017年出版个人专著——《剪纸记忆》。
 

        2016年4月、2018年5月,先后两次赴台湾参加两岸文化交流;

        2016年1月至2月应邀赴美国洛杉矶举办为期40天的个人剪纸艺术展,洛杉矶电视台为此作专题报道; 
        2017年1月26日至2017年2月26日,应邀赴法国巴黎碧西市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巴黎碧西市市长亲临展场观展;
        2018年2月,赴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两地举办个剪纸艺术展,展览期间曾为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展示剪纸技艺,并指导总理剪出枫叶连春剪纸,国际新闻、加拿大多家媒体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均有报道;
        2019年2月,赴美国纽约、新泽西州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世界日报》、《侨报》以及当地多家媒体报道。
        2019年7月,赴美国夏威夷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世界日报》及时报道。
        2019年8月,赴美国北卡罗利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华人头条》、《世界日报》及当地媒体及时报道。
                         

 我的剪纸情缘
   新津县邓双学校  高慧兰
       1988年8月,我踏上自己梦寐以求的三尽讲台。转眼间,已在农村工作有31个年头了。回望过去,虽然艰辛,却也幸福快乐!2008年,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放下自己坚持了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做了学校唯一的专职美术教师。我的生活从此刻出现了转折,从教美术十年,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新津县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特级教师。近年来还经常到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进行文化交流。这一切,都缘于一把小小的剪刀。提起剪刀,你或许只会觉得那是一种冷冰冰的金属器具,就我而言,她却是一位终身为伴的温软的朋友。与剪刀结缘,还得从儿时说起…… 我有一个能干的母亲,针线活儿做得特别好,我们姐妹五个,一年四季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一手做出来的。小时候我常常趴在床沿上,看着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用剪刀细心地把一片片笋壳剪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鞋样,总感觉那剪刀神奇极了。有时候母亲也会随手拿起一些用剩了的笋壳边角余料剪一个鸟呀虫呀什么的给我玩,这更激起了我想玩剪刀的兴趣。每每在母亲下地的时候,我就偷偷地玩她的剪刀,竹林的笋壳、废旧的本子、发黄的树叶等都成了我的“刀下囚”,想怎么剪就怎么剪,为此没少惹母亲生气。我常把自己剪的不伦不类的花样送给小伙伴,有时也会得到他们的“谢谢”二字,不管他们是出自真心还是随口搪塞,这“谢谢”二字都给了我很大的满足。后来长大做了小学语文老师,那小小的剪刀依然形影不离地跟着我。一有空就会拿起剪刀剪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物、花鸟等,我的班上几乎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剪纸,这是我给孩子们的特殊的奖品;我的教室里贴的挂的无一例外都是剪纸作品,甚至黑板报的刊头题花都是剪纸,孩子们表现好,我便自费购买材料教他们剪纸,班上孩子在我的感染下也是个个会玩剪刀……我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因独具特色而受到师生们的喜爱。虽然喜欢剪纸,但是要真正走上从事剪纸教学这条路,我却很迷茫。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把剪纸当成自娱自乐的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当时我只是个语文老师,不是美术老师。
 

       2008年,我的教学生涯有了新的转折。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全校三十六个班,却连一个专职的美术教师都没有。学校配备的一些美术器材也只能锁在空教室里,常常是布满了灰尘。面对各级美术类比赛活动,学校领导也只是束手无策。为了支持学校的工作,也为了一生酷爱的民间剪纸,2008年,我丢开陪伴了二十年的语文书,开始了美术教学生涯。学校为此专门腾出两间教室作为我的剪纸工作室,成立了剪纸兴趣小组,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活动,还特别选派了两位年轻老师跟着我边学边教学生。因为不是美术院校毕业,我在工作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有着诸多的困惑。为此,我在成都地区遍访名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剪纸技艺。幸运的是我遇到著名剪纸艺术家陈世云老师,看到我被剪刀磨起老茧的右手,陈老师破例收我做了徒弟。在陈老师那儿我知道了剪纸不只是剪一些小花小草,也能做成长篇大作,题材也是丰富多采的。陈老师还手把手教我学会了怎么制作蜡盘和刻刀,这给我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陈老师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剪纸知识,还介绍我认识了叶牧天、林琼华、王海滨、龙玲、史芹芳等在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剪纸艺术家,这些德艺双馨的前辈们让我再一次看到剪纸的前景。在陈老师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一手娴熟的剪纸技艺,还学到他为人处事的许多优秀的品质。回来以后,我制作了三十套刻纸工具摆在美术室,开始教孩子们刻纸。有了刻刀相助,我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大气和完整。几年的摸索,也开始有了一些小小的成绩,2009年,在成都市中小学生禁毒教育美术作品比赛中,我校居然有六幅学生剪纸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同时《红领巾》杂志也登载了学生的一些作品,这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小小的成绩和我所掌握的这些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0年3月,我的剪纸教学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我有幸参与了成都市剪纸课题——《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在此之前,我和孩子们都是自娱自乐,虽说小有成绩,但我不是科班出生,美术知识和作品创作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之前的剪纸作品几乎都是传统的吉祥剪纸,色彩大部分都是红色,作品较小,题材单一,没有形成系列;学校在推动过程中也觉得视野不宽,办法不多,思路不清。我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怎么走得更远。在成都市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和课题组老师们的指导下,最终确定把《农村民俗会节剪纸创作》作为我们的子课题。有了辜敏老师和一群美术名师的带领,我不再迷茫。在几年的研究活动中,作为主研人之一,我跟着课题组的老师们到过许多学校,听课、上课、看展览、办展览、听讲座……这些研究活动让我的教学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回校后便带着学校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根据辜老师的指点,我校把剪纸作品的创作主题定位在新津的民俗会节上。新津的会节众多,特别在我校所处的邓双镇,每年都会举办河鲜美食节。会节期间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渔乐”活动。每年此时,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参加活动,体验生活,收集素材。之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收集的素材画出了一张张稚拙的小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一个个小画面被安排在老师们设计好的大稿图上,再勾画出剪纸符号。接着是剪刻,剪刻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费工费时,还不能有一点儿错。一张全开纸大的作品,几个孩子合作也要两三周的时间,但是孩子们都能坚持下来。每一幅作品的完成都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剪纸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了剪纸,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热爱生活,积累了生活经验,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剪纸,我还绘编了一本剪纸校本教材——《小剪刀.大世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5月,我们的课题《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荣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9月,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将剪纸创作题材由民俗生活拓展到了廉政教育、文明礼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形式也由原来的单色剪纸逐渐向彩色剪纸和立体剪纸发展,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在参加全国各级书画大赛中我校师生的剪纸作品屡屡获奖,师生剪纸作品在多家杂志上发表,并多次作为礼物送给国内外友人,这带给我和孩子们更多的自信。
        2012年5月13日,副省长黄彦蓉率“四川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会”考察组一行60人来到新津考察。我校是新津的两个示范性参观点之一。当了解到我校依托教师引领,把剪纸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特长时,黄彦蓉副省长说:“学校把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形成了新津教育的一大特色。从孩子们的剪纸作品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我们今天在新津参观的一大收获。”
        2012年9月,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记录栏目为我校剪纸特色教育拍摄了专题篇——《跃动指尖》;从2014年起,在成都师范学院陈实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课堂有了新的拓展。我多次受邀到成都师范学院为参加市、省及国家级培训的美术老师授课,同时,也在新津县文化馆、社区教育学院兼任民间剪纸教学工作。近年来,我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剪纸12幅系列作品、学雷锋系列剪纸、成都市市民公约系列剪纸、校园文明系列剪纸、新二十四孝系列剪纸等入选成都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并在成都各大公共场所展示;新津县文明办将我校师生剪纸文化作为县域文化宣传亮点之一,并在我校成立了“高慧兰公益广告工作室”,县纪委也把廉政文化宣传融入到剪纸艺术类教学活动中。2015年1月,我校师生22幅廉政剪纸作品入选中纪委网站“巧手剪廉情”主题剪纸作品展。2017年,我将历年的作品作了一次总结,选出部分优秀作品绘编册,正式出版第一本个专集——《剪纸记忆-高慧兰剪纸作品集萃》。由于社区教学工作成绩显著,2018年4月,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社区大学在新津县成立了“成都市社区教育名师高慧兰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间”。今天,当你走进邓双学校,品漫步在剪纸文化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你的眼前,一幅幅作全部出自于学生娇嫩的双手,那是学生的智慧、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直观展现,那是我和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说到弘扬剪纸文化,就不得不讲一讲我这几年在海外的文化交流。先谈谈与台湾的缘份吧。记得那是2015年8月的一天,我正在家里创作作品,接到新津侨联主席梁志川的电话,“高老师,你要帮我一个忙。台湾有一批朋友来这边做文化交流,29号下午晚餐前有一个半小时的空闲,你帮我支撑一下,让他们体验一下剪纸艺术。”第一次接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两岸关系可不能大意。我脑中迅速拟定了一个接待方案,参观校园-欣赏剪纸-体验剪纸-赠送剪纸礼品。(其实领导并没有要求我赠送礼品,这是我个人的意思,我学得机会难得,应该尽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让台湾朋友记住新津,记住我的剪纸。)然后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清扫了两间美术室,把现有的作品一一陈列出来,又精心准备了二十五份熊猫剪纸小礼品。对于体验环节,也是费了一番心思,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图稿又不能太简单。我提前设计了三十份团花稿图,用刻刀处理好每稿图里的小细节,在需要剪掉的部分用小叉注上标记。两周之后,客人如约而至。当他们走进作品陈列室的刹那间,从他们的眼睛里、话语间我看到了剪纸艺术的价值,也仿佛看到了我未来要走的道路。接下来的体验活动和礼品赠送环节更是让他们惊喜不已。他们的领队——台湾屏东中华文创会陈信诚理事长当即加了我的微信,并表示2016年到台湾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一定要邀请我去交流剪纸文化!后来的故事因此得以延续,这批客人也成了我在台湾最好的朋友。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几年的努力,仿佛就是为了今天这一个小时。2016年的四月,我应邀到了台湾屏东参加两岸文化交流,受到台湾朋友的热情接待,在活动中我给两岸艺术家们做了五分钟现场表演。根据陈理事长的要求,我以台湾国立屏东大学五月楼为主题创作一幅剪纸作品赠送屏东大学,后来屏东大学用这幅作品图案制作了一套精美的茶杯(含杯子和陶瓷杯垫)作为与大陆交流的礼品。国立屏东大学校长古源光为此亲颁感谢状,台湾《中国时报》登载《黑白剪出屏大之美 大陆艺术家了得》一文对我的剪纸艺术作出了高度的评价;2018年5月,我再次随新津五津书画院艺术家们赴台湾交流,这次由陈理事长安排现场展示我的《清明上河图》剪纸,并且在中正国中为现场近百位师生做剪纸专题讲座,交流获得圆满成功。这几年在和台湾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中,我的作品创作能力和主持活动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感谢各级领导和台湾朋友支持、帮助的同时,我觉得这些成绩更离不开自己长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心里也时常为自己点赞以鼓励自己。 接下来谈谈我的一些国际交流活动。谈到这几年的国外交流,有很多朋友都会有一些疑惑,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一没有足够的钱财,二没有重要的海外关系,三不会英语,怎么有那么好的契机去欧美国家交流文化?这还得从2013年的冬季说起。 2013年冬季的一个周末,我的一个老同学结识了回国探亲的旅美画家周平珖先生,谈话间说到剪纸艺术,我的同学便拿出手机,翻开微信朋友圈向周先生介绍我的剪纸。热爱艺术的周先生当即请我的同学带他来我家。我家墙上挂满了剪纸,其实当时我的作品远不及现在,但是周先生还是认真仔细地一一观看。当时周先生除了对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并没有对作品作出过多的评价。但是我还是观察到了他对佛教题材的剪纸比较感兴趣。当时我有一套十二生肖剪纸摆在桌上,周太太很喜欢。临走时,我将那一套生肖送给周太太,先生一定要给钱,我自然不会收。对我而言,几张纸而已,需要时再重新做就行了。当时我同学还半开玩笑说:“嗨,周老师喜欢你的剪纸,说不定回去会帮你策划一次展览,到时候可别忘了带上我哈!”我笑了笑,怎么可能啊!成都有好几个剪纸艺术家,有这种好事也轮不到我这个小辈呀!然而在2014年的7月,一封来自万里之外的邀请函竟真的寄到了我的手里。原来周先生回洛杉矶以后一直在帮我联系美术馆。在先生的多番努力下,洛杉矶西来寺佛光缘美术馆看中了我的作品,同意办一次剪纸展。展览时间定在2016年的春节。接到函件,除了激动就是茫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还好有周先生的指导和帮助,我慢慢静下心来,又创作了一批新作品。


        2016年1月10日,在女儿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万里之外的洛杉矶。洛杉矶四十天,因为恰逢过年,过来参观的人很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当地的华侨界人士、附近学校的师生,也有洛杉矶美术界人士和政界人物……除了在展场导览、示范,我还应当地学校邀请到学校的为孩子们做教学。洛杉矶电视台主持人卓蕾老师(原四川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特别为这次展览做了专题报道。洛杉矶之行顺利圆满,让我结识了很多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也为后来的展出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回国以后,不敢怠慢,更加勤奋努力,利用工作之余创作作品。
       2017年的元旦节那天,接到法国佛教文化中心一个朋友(这是在洛杉矶结下的缘分)的电话,邀请我春节期间去巴黎办展。有了洛杉矶办展的经历,这次心理上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作品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技法上来讲都有了飞跃的进步。踏上法国土地的那一刻,心里是满满的自信。大年初一,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时任巴黎碧西市市长Dubosc亲临展场。在《茶馆说法》剪纸作品面前,面对在场人员对作品背景产生的种种疑问,我很自豪地讲起了我们新津县优秀检察官王红艳的故事,让他们对中国的执法部门有了正面的了解,看到他们竖起的大拇指,我再一起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展期未满我便匆匆回国上班,作品留在法国,之后又在葡萄牙、英国等巡展。


        2017年10月,接到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邀请函。2018年的春节,我的剪纸作品在多伦多佛光山美术馆如期展出。除夕之夜,巧遇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前来体验中国民间艺术。我在现场为特鲁多总理展示剪纸技艺,并指导下特鲁多总理剪出了枫叶连春剪纸,总理拿着剪纸欣喜不已,当即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面向镜头祝福人们新年快乐,国内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驻加拿大记者邹峥也及时将此新闻发回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在新闻头条播出。新二十四孝熊猫剪纸是加拿大展出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很多华侨带着家中小孩前来参观,在这套作品前留连忘返。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给父母打电话,开车带父母去旅游,为父母做饭,陪父母健身,教父母上网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几所学校的领导还特别征求我的意见,准备把这套作品的图片编入校本教材。

       继加拿大展览之后,我又接到美国纽约华侨界朋友邀请,于2019年春节赴纽约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这次展出,除了展出作品,我和主办方商议,为了让这次文化交流更有深度,我们把剪纸教学列入重点交流内容之一。展出期间进行了十三场教学,参与学习的学员年龄从五、六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每个班的人数少的二三十人,多的一百多人。因为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剪纸,每个班级情况不一,所以每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教学成果有特色有亮点,我的每一堂课都精心安排题材和难度不同的内容,为了让每一个学员都有收获,我还特别为不会画画的学员设计稿图。每次课结束时我都要会和学员合影留念,然后教大家一起用中文说“新年快乐”,有的学员还会用手机把我说的“新年快乐”录下来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这个时候我是最开心的了。印象最深的是我有幸随主办方领导进入到联合国观看一个活动,我不失时机地将随身带的熊猫剪纸礼品赠送给在场的驻联合国的各国大使,他们非常开心,还详细询问剪纸里的故事。我的女儿用娴熟的英语一一解答,搏得他们的阵阵掌声。后来联合国有两位大使还亲自到展场观看并体验剪纸。一个月的交流,布展、导览、教学、创作……虽然辛苦忙碌,却时时能感受到快乐、自信、幸福和自豪。特别是十多场教学经历,让我觉得在剪纸方面自己就是一本活的教材。纽约之行让我的剪纸艺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世界日报》、《侨报》和纽约当地多家媒体的报道也将中国的剪纸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纽约展览圆满结束,一个月后,接到夏威夷和北卡罗莱纳州的两份邀请函,相约2019年的暑假去交流。于是,在一番紧张筹备之后,2019年7月6日又启程飞往美国......回顾二十多年的学艺经历,感慨颇多。其实刚开始学习时就只是一种小小的兴趣而已,并没有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大事情。后来发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就一直坚持下来了,再后来,随着技艺的进步,作品的增多,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快乐感和幸福感也就随之而来……当然学习过程中也有过失败,有过迷茫,有过家人、同事的不理解,这些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不是生活给别人看的。“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俞敏洪老师的这句话诠释了成功的秘诀。滴水穿石,不是因为力量强大,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只要能够沉下心来,选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一把小小的剪刀带着独特的幽香,浸润了我的三尺讲台,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连接起了孩子们的梦想!剪纸艺术——为我开启了一片多彩的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