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任伊临
    发布时间: 2019-03-04 09:36    

曾被聘为北京燕图联文化发展部特约作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大众文学理事会员、林则徐基金会顾问、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颂歌献给党》等书的特邀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华夏人物传记》的特邀顾问。

任伊临
       任伊临,教授,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浙江黄岩人,青年时就读于浙江省黄岩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担任过乌鲁木齐市二中教师,乌鲁木齐教育学院教师、院长、党委书记,市委党校副校长,兼任乌鲁木齐市大中专院校社科联主席、市社科联副主席、自治区党干校系统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新疆校友分会秘书长;担任过新疆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广电师范大学兼职教师。曾当选为天山区人代会代表、市党代会代表。曾被聘为北京燕图联文化发展部特约作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大众文学理事会员、林则徐基金会顾问、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颂歌献给党》等书的特邀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华夏人物传记》的特邀顾问。
       退休前,为自治区广电师大编写了《中国历史要藉介绍和选读》、《史学概论》的教学辅导书。主持编写出版了《初中政治常识问答》和《回顾与展望》(软科学科研课题报告)两本书。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域研究》等全国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近六十篇历史、教育理论、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和主持编写的课题报告,曾获自治区、市科技进步奖、市社科论文二等奖,全国、自治区党校系统党史论文、著作一等奖和全国性学术团体的特等奖、金奖、一、二等奖。曾被单位和教育局评选为优秀党员。
       退休后,创办了“新世纪教育培训中心”,任校长。发表了一些诗歌、散文,撰写了《谪戌新疆的林则徐》(已出版)、《左宗棠征讨阿古柏》两本学术专著,出版了《苍松傲雪》、《1876年的新疆》、《拓荒曲》三部长篇小说和一本电视文学剧本《左宗棠征西》,并和另外两同志一起主编、出版了纪实文学《献身边疆教育的人们》、《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诗歌、散文、长篇小说中,有几首诗歌获得金奖,一篇散文获得“潮起橘乡”文学作品大奖赛一等奖,《1876年的新疆》获2010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影响力的人物》颁发的“中国时代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和2012年乌鲁木齐市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届红山文艺奖”。《拓荒曲》作为“精品佳作”在《新疆日报》副刊上于以介绍。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任伊临
       1937年上海陷落后,日本侵略的矛头指向南京,为逃避战火,我家从南京迁回祖籍浙江黄岩十里铺。迁徙途中,我于1938年1月,出生在浙江临海外婆家。从1943年到1961年9月,我先后就读于黄岩鼓屿小学、寺后中心小学、浙江省黄岩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我上中学时,新中国正经历着土地改革等三大社会运动,上大学时又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那时,社会里充满了革命激情,我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初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确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个人服从组织,艰苦朴素为荣……等一系列行为准则。在校学习时,我不仅按“三好”标准要求自己,而且还担任了学生会、团支部、班干部的工作,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生、优秀生、五好战士。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新疆。
       到新疆后,我分配到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任教。由于当时乌鲁木齐在各方面都和北京有很大的反差,所以工作开始时我产生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我终于安下心来,全心情地投入工作。从1961年9月到1975年1月,我在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任历史、政治教师。从1975年1月到1984年3月,我先后在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编译室、教师进修学校(当时称红专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工作。在这九年中,除了1978年至1979年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旁听历史基础课之外,其他八年,全在工作中度过。在此期间,我担任了教师进修学院政史教研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兼校党总支委员、乌鲁木齐市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自治区中学政治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新疆大学历史系兼职教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二次社会变革,左的思想得到逐步肃清,我在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3月到1998年5月,我先后担任了乌鲁木齐教育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市委党校副校长,兼任市大中专院校社科联主席,市社科联副主席,自治区党干校系统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并曾当选为天山区人民代表,乌鲁木齐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多次评为单位和局优秀党员。
       从1979年开始,我先后被新疆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广电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师,在这三所学校和我工作的学校讲授《中国历史文选》、《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九门大专或本科课程和多种专题讲座。参加过全国、自治区和市级理论讨论会,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域研究》等全国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了五十多篇历史、教育理论、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入选人民大学编辑的复印资料和中华书局、中央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中。为自治区广电师大编写了《中国历史要藉介绍和选读》、《史学概论》两门课的教学辅导书,在全疆使用。主持编写、出版了《初中政治常识问答》、《回顾与展望》(软科学课题报告)两本书。参与编写了中学《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材》、《教育院校概论》两本书。在这段时间里,我还参加了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组织、主持过市级课题组的调研和撰稿工作。其中《回顾与展望》一书获自治区科技情报二等奖、科技进步四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期间写作的一些学术论文,曾分别获得全国、自治区党校系统党史论文、著作一等奖和一些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金奖、特等奖、一、二等奖。
       1998年退休后,我认为应当抓紧生命留给我还能工作的不多时间,再拼搏一下,干一些过去没有时间干,而自己又喜欢干的事情。一是创办新世纪教育培训中心(民办业余学校),任校长,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尽菲薄之力。二是在办学之余专心写作,先后写出了《谪戌新疆的林则徐》和《左宗棠征讨阿古柏》两本学术著作,《苍松傲雪》、《1876年的新疆》两本历史小说,《左宗棠征西》(电视剧),还和另外两位同志一起主编了《献身边疆教育的人们》、《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两本纪实文学。在此期间还撰写了一些学术论文、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在这七本著作中,除《左宗棠征讨阿古柏》(学术著作)外,都已经出版。2016年10月又出版了一部以现实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拓荒曲》。
       《谪戌新疆的林则徐》出版后,获得自治区党校系统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876年的新疆》(历史小说)获2010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影响力的人物》颁发的“中国时代优秀文艺作品一等奖”和2012年乌鲁木齐市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届红山文艺奖”。发表的一些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和特等奖,入选《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小康社会建设丛书》、《中国优秀领导干部论坛》等文集。我写的散文《西西》、《沧海桑田话黄岩》分别获“潮起橘乡”文学作品大奖赛一、二等奖。诗词也获得了金奖。
       1997年我被聘为北京燕图联文化发展部特约作家,2003年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2008年被聘为林则徐研究会顾问,从2000年开始,我又担任了十多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新疆校友会秘书长。在此期间,我曾三次被市教育局评为“乌鲁木齐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工作者”,五次被市委党校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或“优秀党员”。2010年又被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总会评为“首届龙源树人优秀校友工作者”。
        我到新疆经历了五十多个春秋。退休前,我始终没有脱离教育工作,用汗水在边疆杏坛上辛勤耕耘,为培养建设边疆的人才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精力。退休后,我将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实,仍然发挥余热,继续贡献社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