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文化传承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来源: | 作者:gxwhcc | 发布时间: 2018-10-22 | 6187 次浏览 | 分享到: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国的屈原,还有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这一年端午节前后在北京举办了楚文物展览,在这次展览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与此同时,苏联各界在莫斯科集会,隆重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费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创作》的报告,我国驻苏临时代办戈宝权在大会上致辞。此后,“世界和平理事会”以及它在中国的组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解散。
1953年端午节前后在北京举办了楚文物展览,在这次展览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与此同时,苏联各界在莫斯科集会,隆重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费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创作》的报告,我国驻苏大使戈宝权在大会上致辞。九月二十七日,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五部门组织,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哥白尼逝世四百一十周年,拉伯雷逝世四百周年,何塞·马蒂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人。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 ,《卜居》、《 渔父 》 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 , 学术界尚有争议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 172个问题 ,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天问》创作由来,据屈原放逐当地之神话、民间传说以及县志等古籍记载,在桃花江汇入资水的地方,有
一座奇山,此处峰峦起伏,峭壁耸立,古木参天,楼阁深隐,山名凤凰山,即桃花江凤凰山。相传屈原在流放江南途中,登上此山,手拿宝剑,指天发问,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问了三天三晚。屈原提的一个个问题,象一团团烈火,一支支利箭,直悄天庭。天帝震惊,慌忙传令云神、雨师、风伯、雷公兴风布雨,电闪雷鸣,搅得天昏地暗,屈原毫不畏惧,洪亮的声音响彻天地,传遍五湖四海。一对金凤凰从南飞来,张开美丽的翅膀为屈原挡风遮雨。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将原名为桃骨山的奇山,称凤凰山,并且在山上建立凤凰庙,将屈原祀为凤凰神。在屈原作《天问》的地方建天问阁,天问阁高18米,有5层雕梁画栋、精碑文、雄伟碑壮观。相传每逢风雨交加的夜晚,人们走进天问阁,就能听到屈原质问天帝之声。今存刻有“古天问阁遗址”的石碑一块,阁下巨石陡峭,俯临深潭,屈原像刻于石上,此石为屈原垂钓之石,称为屈子钓鱼台,为中国四大古钓鱼台,简称屈子钓台,至今依稀可见。《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屈原故里

编辑
西峡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活过的地方,屈原在西峡的历史遗存,特别是屈原冈的历史遗迹,更使西峡与屈原及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西峡屈原文化,专家学者的意见主要集中在:
1.屈原曾流放汉北,流放地在南阳西峡。屈原曾在楚怀王时期流放过楚汉北,即相当于今天的西峡、淅川、内乡等。根据学者的研究,屈原这次被放逐,实际上只是与楚王“疏离”。屈原的《抽思》:“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女夸佳丽兮,片半独处此异域。”即多年阔别的故乡,虽然美景如故,但是心情却有着进入外乡的感觉。
2.屈原曾经掌管丹淅,南阳西峡是屈原的施政地。屈原曾经掌管丹淅。王逸注《楚辞》:“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3.怀王伐秦,屈原竭力劝阻,西峡是屈原扣马而谏地。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清康熙《内乡县志》、清屈原冈碑文记载,屈原冈原名劝王冈,相传屈原在此劝阻楚怀王伐秦,怀王不听,导致丹阳战败,兵败后楚怀王返回此冈,仰天长叹,悔不听屈原的劝告,后人称此冈为屈原冈。
4.屈原始祖在丹淅,南阳是屈原故里,有学者主张西峡是屈原出生地。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据学者研究,屈原所说的“伯庸”不是其父辈,而是指屈姓的始祖,即见于《世本》和《史记·楚世家》的句亶王“熊伯康”,或者“熊毋康”、“熊无康”。根据历史事实,句亶应该在丹淅境内。专家普遍认为,丹淅地区关于楚国昭、屈、景三姓的记载,西峡地区屈姓自然村的普遍存在以及秦楚大战的发生地,大量楚国贵族墓葬的发现,都说明屈原祖籍及出生地与南阳的密切关系。
5.西峡是屈原作品的重要创作地。学者普遍认为,屈原流放汉北,创作了《抽思》;在回到祖籍地创作了《天问》,在丹阳之战后创作了《国殇》。
6.西峡屈原庙是中国最早的屈原庙。《后汉书·延笃传》: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延笃,字叔坚,南阳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后汉书·延笃传》关于南阳屈原庙的记载,是已知见于正史的最早的关于屈原纪念建筑的记录,这说明最迟在东汉,南阳已建立了屈原庙。

屈原岗由来

编辑
《后汉书·延笃传》记载,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乡人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延笃,字叔坚,南阳犨(chōu)人。生年不详,卒与汉桓帝永康元年(一六七年)。
屈原岗屈原岗
明成化《内乡县志》:内乡县境图有屈原岗。明成化《内乡县志》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沃頖修,胡庄纂。
明嘉靖《南阳府志》:内乡县有屈原冈(今西峡县)——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明嘉靖《南阳府志》是明代时任南阳知府杨应奎于嘉靖七年(1528年)纂修,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张霈增补,举人叶珠作序,嘉靖三十三年(1545年)成书刊行。
明代诗人李蓘《屈原岗》诗词:“灵修何到此,古迹问应难。试向高岗想,将无是屈原。”李蓘(1531—1609),明代后期较著名南阳诗人。
清康熙《内乡县志》卷一曰:“屈原岗在(内乡)县北六十里,昔楚怀王兴师伐秦,为秦兵所击,败北归楚至此地,追念屈原亟呼之,后人因以名其地。盖《史记》所载大破楚师于丹析时也”。清康熙《内乡县志》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宝鼎望修,高佑釲撰。
清内乡县113任知事邱铭勋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撰写屈原岗碑文:“古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岗也”。夫屈原历今几千百年矣!当时仕楚为三闾大夫,陈谏怀王,不听其言,忧郁而去。其后,楚为秦击,败北而归,道经此岗,浩然长叹曰:“使用三闾大夫言,当无今日!”·······碑文记载,相传战国时张仪出使楚国,离间楚国和齐国关系,许诺将商於600里土地送还给楚国,后来秦国背割地之盟,楚怀王一怒之下,不顾三闾大夫屈原的再三谏阻,亲自率兵伐秦,结果败北,行至一土岗想起屈原,仰天哀叹,悔不听屈原的劝阻,后人称此岗为屈原岗。

屈原岗序

邱铭勋
古中乡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东见。夫土脉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横亘,为秦楚往来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岗也”。夫屈原历今几千百年矣!当时仕楚为三闾大夫,陈谏怀王,不听其言,忧郁而去。其后,楚为秦击,败北而归,道经此岗,浩然长叹曰:“使用三闾大夫言,当无今日!”此只片时愧悔耳,遑计后人之崇之,慕之,为之名岗哉!然士君子不得志于时,游历所及,或登高以抒啸,或临流以写怀,好事者每抚其遗迹,表章阐扬,一寄高山景仰之慕,况屈原之进谏王前,忠忱如揭者欤!又尝见天壤间通都大邑多藉贤豪以为之生色,往往一人一事,其名迹有数处,大都作传记者,遇庸流必略而不述,遇名流则争书以为已光;即偶而钓游之所,犹将附会之,以慕高躅,而托其遐想。如县南有富春山,相传为严子陵垂钓处;考诸浙东又有富春山,子陵钓台亦存焉。时更世易,皆恍惚渺茫,不可穷诘,然人犹乐道之不置。若是岗也,乃以尔时追忆亟呼屈原者,再而后之人因重其人,遂名其地至今。使登临此岗者,犹若耳有所闻而心有所感,肃然穆然,怡然旷然,直似与当年楚君追念之情形,神往而如通声欬。纵屈原之遗风余韵,俱已衰歇,不可仿佛,而独有此岗焉,以存其名。谓非片言中要,虽不见信于当时,犹足兴起于后世欤!然则世之怀才君子,思见用而屡遭摈斥者,其亦借此自慰焉!
是为序。
清宣统三年

屈原祠

编辑
屈原祠:现位于屈原岗小学后院。有三座各三间的明清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瓦房,东为关帝庙,中为娘娘庙,西为屈原祠。
屈原祠屈原祠
屈原祠内中堂墙壁镶有清戊寅年(1878年)内乡县96任知事高袖海题写的石碑文,石碑正中竖写:“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左右两侧镶刻有对联,上联为:“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泽行吟香草空馀骚客赋”;下联为:“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横批为:“清忠一世”。西山墙又镶石碑载:“此屈夫子祠也,据屈夫子祠肇建于关帝庙东边,渺焉,斗室不堪容膝,乡人士爰改建于兹,规模极欲其合法,栋宇力求其宏畅,庶有以慰夫子在天之伟大忠魂于既祗,申屈拜者亦得以进退周旋而无憾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吉日。”从碑文中可得,屈原祠原建于关帝庙东边,创修时间无考。
屈原祠文物主要有:明朝“犀牛望月”门墩、“八仙过海”洗舆用具等;清朝“二龙戏珠”碑碣、功德碑等文物50余件,祠内墙壁、木梁上、木门上存有楚风格壁画。

弗朗索瓦·拉伯雷

编辑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他出身于律师家庭,早年受
弗朗索瓦·拉伯雷弗朗索瓦·拉伯雷
僧侣教育,在僧院里就已研读古希腊文学和哲学。不久,他和毕代通信,到法国各地游学,和散居各地的人文主义者讨论问题。游学时期,他有机会接近人民,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他对数理、医药、考古、天文、植物等都作过钻研。1530年后,他在里昂行医,是法国最早研究解剖学的医生之一。

哥白尼

编辑
哥白尼哥白尼
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1473 年2月19日生于托伦城,1543年5月24日卒于弗龙堡 。10岁丧父 ,由舅父L.瓦琴洛德抚养成人。18岁进克拉科夫大学。深受数学天文学教授A.布鲁楚斯基的熏陶,立志献身天文学研究。23~30岁曾几度去意大利,先后在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费拉拉大学学习教会法规、法律和医学,30岁回波兰在当时已任大主教的舅父身边当助手,39岁时,舅父去世。后在弗龙堡大教堂任僧正,但其主要精力放在天文学研究上。在意大利求学期间,曾师从天文学教授D.M.诺瓦拉,师生俩还于1497年3月9日共同观测了月亮掩食毕宿五的现象。诺瓦拉深通古希腊著作,很赞赏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和谐观念,这给哥白尼以深刻的影响。哥白尼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要使托勒密地心体系预报的行星位置与实际天象相吻合,这一体系必须用80个左右的均轮和本轮,繁琐复杂。在古希腊一些学者的地动思想的启发下,他决心摒弃托勒密地心体系,而提出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科学的宇宙体系。

威廉·莎士比亚

编辑
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艾思奇利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幼里匹蒂斯(Euripides)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