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来源:
|
作者:other-448
|
发布时间: 2017-10-27
|
5585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同志高度强调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极端重要性,号召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是凭空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华民族艰辛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不断焕发新的风采,滋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永恒的文明追求,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无穷精神资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精神文明水平的无穷宝藏。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精神文化资源的需要与当前精神文化资源发展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更是日益凸显。如何发掘和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成果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十分迫切的命题。
人的幸福感并不必然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升。美国二战后经济上出现繁荣的“黄金时代”,而人们却日益迷茫,出现“垮掉的一代”。我国在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解决不好人们的文化需要和精神文明的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产生诸多社会问题,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神州大地上所有古圣先贤的精神结晶,既有尧舜禹的圣德教化,又有诸子百家的雄辩争鸣;既有文武周公的以德配天,又有秦皇汉武的雄才伟治。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豪迈格局,到道家“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生命关怀,再到佛家“自净其意”“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灵智慧,百家学说,百家争鸣,如串串宝珠,熠熠生辉,为21世纪的现代人点亮心灵的曙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一套整体的修身进德、提升心灵境界的理念,可以促进现代国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后盾。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主张天下一家、和谐大同的包容理念,在增进人类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独特的伟大价值。只有深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情勇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新的曙光。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精神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强调古为今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取向。文艺创作要服务于人民,要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弘扬新时代的主旋律,激发人们心中的正能量。
再次,坚定文化自信,铸就面向世界的格局和眼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我为主”,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来“为我所用”,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世界文化交流和学习中,要坚定文化自信,把牢文化话语权,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