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传承网

    

继承传统 · 学习现代 · 着眼未来

 人物
当前位置:
大家风采
乔映威
    发布时间: 2020-08-11 15:40    

当代诗人一级作家

乔映威
当代诗人一级作家 乔映威
       乔映威,西安市周至集贤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8年,高中语文高级教师,退休前任职于周至县第六中学。系中国诗书画院高级研究员、西安市《数风流》丛书编辑部副主任、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发表有诗歌、论文、散文等作品上百篇,尤以押韵形式见长。出版有《韵声载道》、《化性歌》、《儒学经规韵解集》、快板解读《道德经》、《点玄通圣》等著作,其中有113首古诗词被《中华诗词大词典》等八部国家级典籍收录。



满腔激情著青春
——记周至县青年作者乔映威
                                                                                                           文/袁旭清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一九九五年西安市数风流丛书(报告文学)第三辑《终南人杰》一书中,写的是乔映威同志37岁以前的相关事迹。本刊加以转载,意在与后一篇报告文学介绍资料相得益彰,使该传记资料完整化,增添对他了解的全面性。
       虽说已是37岁的人了,仍旧业绩平凡,但他觉得收获不小。因为他尝到了人生的酸辣苦甜。
 一
       流光倒转。那年,他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暑假的一天清晨,晴空碧透,清新如洗。他背着用玉米面做的干粮,拿了镰刀,去村南的终南山小曲沟割黄鹿木条子。看着父母整日为家中6口人的生活而劳累,他想尽力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那时,一斤条子可以卖到4分钱。
       进山的路上,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旧报纸,像啃白面馍似地读着。好奇的山民用奇异的目光看着这位痴心的孩子:“唉,小伙子,走路留些神,山路不比平地!”“哎”。他笑应着,目光依然没有离开那张印有作文的旧《湖南日报》。他多么渴望自己能提起笔,也写写人生,发发感慨,过过小作者的瘾!
       他想不起自己是怎样不慎从山崖边摔下来的,睁开眼的时候,正被架在崖下一棵蔓架枝上。当时,几根藤条拦住了他的腰,而那捆扎好的条子却被架在崖顶的一棵松树侧枝上。夕阳西下,他满身是伤,没有办法取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却又把目光投向那张晃悠在半崖树尖上的旧报纸。后者更让他惋惜不尽。
       开学了。中午一放学,他放下心爱的书本去编筐子。午饭放凉了,可他的心却热着。他默忆着作文课上学到的知识,也忙碌着能卖一元钱的果筐。下午的上课铃声响过两遍的时候,他又气喘嘘嘘地坐进了教室。
       星期天,还要去生产队干活。挣的劳动日值是5分工,为的是填饱肚皮。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丢下课本!17岁那年,因生活所迫,他不得不休学半年,去殿镇村当民工,到渭河去挖沙方。可他的笔,却始终忙里偷闲地探索着创作素材,写下了《修渠战斗》、《银花迷》等脚本。晚上,油灯闪闪,他总是独自捧着文学书在啃,并写出了厚达半尺的本本
日记。
       1976年7月,高中毕业的他彻底踏入到务农的行列中,开始了“打牛后半截”的农民生活。在农技精通、心地良善的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下,心存正念的他逐渐学会了一些常用的劳动技能。同时,还接受了比较正规的民兵训练,在队列走步、匍匐前进、防刺格斗、投弹演习等军训生活中进一步磨练了意志,提高了纪律性,并创下了三枪打靶28环的喜人成绩。其间,他并未忘记写作,抽空记下了一些难忘片段及意义感受,表达了渴望参军、保家卫国等美好理想。
       1977年,实施高考用人制度的春风一时吹遍了神州大地,可他的思想却仍在务农和参军之间徘徊着,徘徊着,并渴盼着能有时间较专业地发挥一些写作热情……
      有时,他也很向往教师职业,但觉得那是可遇而不可求之事!直到1978年6月初,他看到一些同学已经考上了大学或中专,还有一些人又正在学校里拼命复习,向高考挑战,自己不能不燃起一点渴盼以此改变命运的火焰。当时,距离应考仅剩一月,迫在眉睫!他果断地放下农活,借来有关复习资料,爬在炕边向知识发起了猛攻。不到一周,竟把一本政治资料记得烂熟!当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户县师范学校。9月,入校读书,终于实现了初衷,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职业基础。

       望着父亲送馍走后的背影,他的眼眶湿润了,想起了好多往事。多少次,父亲总是背着满满的一兜馍,跋涉40里地送到学校。那结实的话语,时常铭刻在他的心中:“肚饥了,就吃咱的锅盔馍,这馍瓷实耐饥,也甭想家。我和你妈、你弟啥都好着,就是怕你在这儿份份粮不够吃。你要给咱庄稼人争口气,读好书……”催人发奋的父望,化作一股永不消歇的动力,激励着他。他感到这一块块的硬面馍,不只是父母省吃俭用下来的,简直是从父母的心里流出来的!
       他经常节衣缩食,用节约下来的钱购买文学书籍。有一回,学校要帮学生预订一套学习资料,他因一时拿不出钱来而无法预订。事后,他借来邻桌同学的资料,从头到尾抄。长夜里,很是寂静,唯有手中的笔在飞舞着。
       后来,他从物理班跳到了语文班,成绩更是名列前茅。当时学得好的,分配上优先考虑好地方,可他的想法却与众不同。1980年6月的一天,那晚无电,在微弱的电筒光下,他认真地写着分配决心书:“敬爱的校领导,您好!学校好不容易把我们培养了出来,就是想让我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听说北五县的环境最艰苦,我决心到那地方去工作,以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就这样,他和20几位同学一起,戴着红花,义无反顾地去了。他本人被安排到了那满目生疏的永寿县,前往永红中学去任教!

       冬季,永寿的气候异常寒冷。他那魁梧的身躯裹在瘦小的被子里,辗转反侧,夜不能眠。面对着贫苦简陋的生活条件,他无怨无悔!半夜里冻醒的时候,他拿起书,在房中踱着方步观看。拥有知识就是财富,那狭小的空间似乎温暖了许多。永寿地处渭北高原,吃水很不方便,下雨积下来的水,和黄河水差不多,须澄清后才能饮用。积水吃完了,还得用手扶车到几里外的县城去拉水。所以,一盆水用了一遍又一遍,仍舍不得倒掉。高粱饸饹面、摆汤面、糜子面馍是常吃的主食。不服水土的他,后来不能不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但是,村民、学生们的热情又打动了他的心:村民们能生活,自己为何不能?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青年,难道能把口号写到墙上,而把行动睡到床上么?
       课堂上,他保持一副严肃的面孔;对于管教学生,也从不马虎。在他上课之时,如果铃声响过两遍,迟到的学生就不可能再进去。他全力以赴,实心育生,不久便赢得了学生们的敬重和家长的理解。讲课中,那幽默而含蓄的话语,被学生们美美地吮吸着。
       在那些岁月里,一直任班主任的他,课余时间常跑去了解学生情况,有时还忙着给一些学生补课。每晚,他都拖着疲惫的腿而归,继续光顾那所早已熟悉的简陋房子。房中别无布置,只有一幅梅竹画还算引人注目。画中的落款诗曰:“梅断花更俏,竹折枝犹笑。岁寒难压韧香意,新生竞娇娆。瞧雁鸟,奋翅向云霄。”这也许是他的座右铭,他一干就是两年。在那风风雨雨的岁月里,他那激情的钥匙,拨开了多少个浑沌未开的学生的心锁啊!
       惜别的那天,最终还是到来了。由于家乡实行了联产承包的责任制,父亲又买了台弹花机,家中还有农村户口的妻子,特别是听说周至要从咸阳划归西安(此时若不抓住机会,以后要调可就难了),他不得不设法调回家乡。1982年7月,临行那天,他收拾好行李,正准备出发,不料却被学生们团团围住,房子中哭声一片。几年的努力,换来了这么多含情的泪水,他满足了!激动的他好不容易才安慰好了学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奔向车站。那时,老天忽然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几个“得意门生”又冒雨赶往车站,把他们心爱的老师圈在中间,小手与大手叠加在一起,总是不忍分开。就这样,他们在雨中伫立了许久。终于,车徐徐地开动了,车窗外,同学们的手还在风雨中不住地摇摆着,飘飘若旗……

       在家乡这块生养过他的故土上,同时也生活着他的父母、妻子和爱女。父亲是一位年过花甲仍骑车去西安卖水果、做生意的勤劳精明、生财有道、以苦为乐的诚信农民;母亲呢,是个一天能割3亩麦或者200斤草的吃苦耐劳、十分能干、节俭正直的劳动妇女。印象深刻的他珍爱这个家。
       可他又爱校如家。他在离家15里远的殿镇学校任教,带的是初中毕业班,又任班主任。农忙时节,他一边给学生加课,一边又要抽时间跑步回家帮干杂活,忙得不亦乐乎,累得气喘吁吁。那些日子,父亲要忙果园,母亲要照看弹花机,妻子带着孩子还要操心家庭,还有7亩多地的农活,光靠二弟帮父亲去做,有时还是忙不过来。他不得不兼顾一二。
       1986年正月,对他来说着实难熬。这时,刚分家不久,放假在家的他和妻子住在七处漏雨的车房子里。大年初一,刚生下三个多月的儿子忽然病重,生命垂危。他抱起孩子,急急火火地赶往地段医院。一检査,竟是肺炎心衰,严重缺氧!应赶快输氧!此时,正逢医院断氧,怎么办?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他只好背着氧气袋,发疯似地奔跑在集贤村的街道上,一处处寻找氧焊处。氧气终于被找到了,可一天打了23针,还是不行。必须马上转院!在户县医院抢救了一天一夜,孩子还是危在旦夕,哭个不停!十万火急,又只好转入西安儿童医院!当时,妻子抱着孩子,背着正输氧的氧气袋;他高举着插针于孩子头上的吊针瓶,提心吊胆地登上了公共汽车。经过西安儿童医院将近一个月的全力抢救,孩子终于脱险了!他说:“那时,才充分感受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
       改革的形势喜人,教改也是势在必行。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他充分意识到自己尚需要更新知识,以顺应形势的发展。他没有为中师毕业而沾沾自喜,又开始了新的攀登——考大学。

       他一边教书,一边复习着高考资料;一肩挑着教学,一肩挑着家务。苦涩、艰难、紧张、重压的日子,像一汪近枯的老泉,缓缓地流淌着,流淌着…
       妻子是一个身材高大、朴实厚道、泼辣勤快、大字不识的农村女人;家庭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可是在事业上,妻子却帮不了他:“都快三十的人了,又有工作,还考什么大学?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其它的不理解,他都能忍受;尤其受不了的,就是对自己本职工作需要上的不谅解和进取心的不通融。脚下的路竟如此难行,他哭笑不得:“我真窝囊,活得真累!”
       尽管他熬红了双眼,可结果却是榜上无名!为什么会名落孙山?困惑之余,他开始查找原因,找到了西安市某区招生办,要来成绩单一看:“考上了!大专起点中文本科考试,总分301,超出了录取分数线31分。”一切委屈和辛酸都融进了成功的泪水!他以为是通知未到,便回校去耐心等待捷报飞来。然而,事实却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乐观:眼看着分数比自己低的同学都拿到了通知单,可自己却逍遥榜外。他跑到市局的成人招生办去问,几经周折,终于查到了结果,竟然是“漏取”!
       万般无奈的他,又开始了辛勤而又艰苦的努力。几经奔波后,结果又使他苦不堪言:找不到档案了。难道就让命运如此的捉弄自己吗?他先后在省市招办、陕西教院、陕西师大等处穿梭了半月之久,要弄个水落石出!
       当他风尘仆仆地五进西安,找到档案后放在主管招生的老师面前时,这位老师深受感动:“从未见过像你这样顽强的小伙子,我一定给你办!”是啊,为了省些钱,他凭着一双磨不烂的脚板“流浪”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从未住过一晚旅店,总是裹紧旧衣,蜷缩在公园的长椅上,小睡待旦!
       遗憾的是:由于拖时太久,他所报之院校生早招够,包括陕师大在内,也已将学生名单上报国家教育部备了案,实在是无力回天!招生老师连连道歉,渴盼理解。一位热心的教师鼓励他说:“真金不怕火炼,只好等下一年再考了。以你的实力,再考必中啊。”别无选择,他含泪点着头,又把希望寄托于第二年!
       当他徒劳无功地回到学校时,有位同行打量着他衣服汗湿、黑发蓬乱的穷酸相说:“上大学,就凭你?啥人嘛!还是现实一点好,安心地教书吧。”这话深深地激怒了他。他憋足了气,一字一板地说:“偏要上个差不多的大学,给你瞧瞧!”
       1987年再应成人高考,仍然挑战成功,目标直指西安教育学院。就这样,教院的通知又被艰辛地拿到手了。

       在离职进修的两年期间,他两次元旦越野赛皆拿了冠军,震撼了西安教育学院。他的暑假论文《中学生动态分析》,获得学校一等奖。他又被推荐为阿房宫电影院影评员,从事业余影评写作一年,收获很大。毕业时,他的论文《试论〈长恨歌〉的动态美》,亦取得了86分的优异成绩。毕业后,他又连着读完了陕西师大中文系函授本科班的全部课程,于1991年7月,捧回了陕西师大的本科毕业证,放在了西安教育学院的大专证书上面。
       可是,乐极生悲。他还来不及与家人共享这丰收的喜悦,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父亲得了食道癌,己到晚期。
       那揪心的疼痛不容他停歇。他放弃了考学士的机会,多次跑兴平,走西安,入咸阳,为父亲求医,能求的医都求了,能去的医院也都去了,结果却仍无济于事!他无法接受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病魔危及父命!
       父亲在弥留前夕,滴水不进,面容憔悴,令亲人们肝肠寸断!看着围在炕边的家人,父亲用那双枯瘦的手攥住了他的手,说:“孩子,看来我是不行了。人生总有这一遭,也没啥怕的。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你那两个兄弟还没有成家,特别是那个苦命的老二。他俩的终身大事,只好托付给你和你妈了。还有,你要好好工作,甭给咱家丢人!啊?”
       他点头垂泪,泣不成声,守在父亲的病榻前,尽力操心。三十多年中,父亲的教养之恩深似海。而自己,自离家任教以来,十几年间,几乎无暇向父亲尽孝!真是:捧尽孝心难报恩,洒干悲泪有愧情啊!
       祸不单行。正当他为父病煎熬时,三弟却又突发出血热住进了西边的集贤地段医院。这种传染病很是厉害,不到10天就花了上千元,总算过了少尿期一关。那些天,他既要操心三弟的吊针,又要为父亲挂那延续生命的葡萄糖,还不能让父亲知道三弟住院之事。
       1991年腊月初八,他永世难忘!当时,三弟还在疗养期,谁知二弟在弹花机边弹花时,一不小心,又连人带棉花一起卷入了机子,被吊在钢刺满体的滚子下!只听喊声如雷,他忙离开父亲身边,扑向院子,面对惨景,找来厨刀砍断棉衣,把二弟拉出了弹花机。只见二弟血肉模糊,惨不忍睹。那淋漓的鲜血一直顺着架子车角洒向医院……
       父亲听到弹花机出事的消息后,由于虚弱的身体再也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便十分痛楚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待他从医院赶回,想再聆听遗言,已为时过晚!他悔愧交集,洒泪痛哭:“大呀,你走得太匆忙了,儿子没能尽好这份心,实在是对不起你呀!”
       他“送走”了父亲,操心两个弟弟治好病、养好伤,在母亲的大力关照下,先后为两个弟弟成了家,又于㠇峪河畔大陵山下的楼观党校尽力职教事业了。他虽然累坏了,但却在生活的熔炉里得到锻造,领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他永远记着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愁,不要悲伤。懊丧的日子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时光就会到来。”
       度过了霜剑风刀的日子,他没有停歇,又爬起了格子。《买书》、《寻找春天》、《小龙腾飞》、《跃马田峪河》等作品相继在省、市、县等有关刊物上发表,令人欣慰。他当上了周至青春文学社《青春》杂志的常务副主编,还被聘为西安市《数风流》丛书编辑部副主任。回首那走过的路,他感慨万千,却相对少言!
       文友宋育平曾送他一首诗,叫做《写给你——乔》:“乔,你从远处走近我的眼前,一张疲惫的脸写就了你岁月的磨难。经受了人生的酸辣苦甜,你却仍旧面带笑颜。”
       他在一篇自述中曾写过这样的话:“对于生活给予的一切,我从不挑剔,因为我非常珍惜这昙花一现的黄金季节。走过的路难以用‘坎坷’二字来形容,我只想面对现实,稳步向前。为了无愧于此生,我要谱写出崭新的诗篇!”
    愿他能写出壮丽的人生!


孜孜不倦铸就无悔人生
——记周至快板达人乔映威
                                                                                                       文/纪昀清
       他从37岁至今,历尽坎坷,饱经沧桑,不吸烟,不打麻将,并于2011年11月戒掉酒和肉,矢志不渝,孜孜不倦,只为铸就无悔人生。他就是周至县著名的快板达人乔映威老师。
       乔映威,笔名乔茂昌,1958年8月出生于周至县集贤镇集贤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中文系,中共党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8年。其中在周至县第六中学任高级语文教师18年。
       他对工作极度热忱负责,平时很少请假,例如,2005年开春,其家始建楼房,历时两月,由于当时代了高三级3个班语文课,为了不耽搁学生功课,他从未请过一天假;即使两年后接连发生了两次车祸,在先后致使其半边脸擦伤和右腿受伤较重的情况下,他宁愿强忍疼痛,硬撑着上楼讲课,也不肯请假;就连2011年1月21日其子结婚之事,他居然也只请了半天假。正因其严于律己,一心扑在教学一线,刻苦钻研业务,才使其论文频繁发表。
       譬如,论文《浅谈语言与交流心理环境》于2003年6月刊载于《新世纪论坛》一书;论文《交际环境对语言表达的作用与制约》于2008年5月发表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又有四篇论文相继刊载于《唐都学刊》,即《浅探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于2007年3月刊载于本刊第23卷;《语言文字要规范,讲普通话是关键》于2012年10月16日刊载于本刊第28卷5;《加强记忆的新方法》于2012年12月15日刊载于本刊第28卷6;《中学语文教学“三疑”辨正》于2013年3月15日刊载于本刊第29卷1;另有两篇论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条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技巧之我见》分别发表于2013年5月16日和2013年6月13日的《教师报》。


       除此而外,他在教育科研等活动中也成绩斐然,并屡次获奖。
       2003年12月,在西安市教育局与西安市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2003年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和2004年3月,在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2003年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其论文《交际环境对语言表达的作用与制约》先后荣获二等奖和一等奖;2006年3月,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的“西安市2005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其论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荣获三等奖;2007年5月,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的“西安市2006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其论文《浅探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荣获三等奖;2007年6月,在周至县教育局举办的“2007年周至县教师普通话朗诵比赛”中,他荣获一等奖;2007年10月,在西安市教育学会举办的“2007年教学设计征集评比活动”中,其教学设计《祝福》荣获二等奖;2007年12月,在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2007年优秀教育科研论文交流暨评奖活动”中和2008年5月,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西安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的“西安市2007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其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先后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2012年6月,在西安市八十五中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赛教公开课活动,其抽讲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2014年7月,在《中国教师》杂志社组织的首届“OKAY杯”教育明星创新评选活动中,其尊作《将进酒》《从问题展现中看高效教学的教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条件和技巧》分别荣获优质课类一等奖、论文类二等奖和课件类一等奖。这三个奖项均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同时他还应邀参加了“2014年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高峰论坛”活动,并在宴会席间即兴朗诵了李白的诗歌《将进酒》。正因其朗诵声情并茂,还引起了参会重要嘉宾神十上天总工程师杨海成和新课改权威专家俞敏洪的关注与好评,并与之分别合影留念。  



       这让我不禁想起2017年5月18日在县城一饭庄为了庆祝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二届换届大会圆满召开,他在宴席期间为大家即兴朗诵的助兴节目——岳飞的《满江红》,虽年近花甲,体态肥胖,但声调和动作却浑然一体,加之与生俱来的一副浑厚嗓音,使整个表演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振奋人心,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尤其是他悉心投入的神情与忘我的状态,让人动容不已,大家都说他进入了角色,不能自拔。由此可见,他的朗诵功底,非同一般!    
       尽管他在教科研等方面硕果累累,业绩突出,然而生活却极其朴素。24年前购买的一辆摩托车至今仍伴随着他“独闯天涯”——其实,那辆摩托早已破旧不堪,正因它零件老化,浑身叮当响,朋友还以“三心”“三死”加以戏谑:即,骑着操心,搁下放心,卖着费心;上坡挣死人,下坡吓死人,平路气死人。之所以不舍得换,不是因为买不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一向勤俭持家、敝帚自珍的秉性所致。尽管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然而每逢学校组织募捐,比如在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等献爱心活动中,作为普通教师,他往往都是带头捐款,且款数超前。    
他的敬业良知和满腔爱心,在学校有口皆碑,不仅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也令亲友倍感荣耀。
       对于朋友,他以诚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06年10月16日和2016年10月25日,在老同学高中毕业30年和40年之际,为了这两次同学聚会,作为组织者,他不辞辛苦,亲自当联络员,一家一家骑车给天南地北的同窗好友传递消息,最终使得同学聚会得以圆满进行,备受大家称赞。    
       对于亲人,他更是关照有加。譬如,1997年“五一”节前夕,他舅家表弟李苍兵,年仅16岁,在一工地开卷扬机,左手食指不慎被卷扬机夹断。工长却将李苍兵赶出工地,撒手不管,心硬如铁,还让其自付高额医疗费。他得知后,义愤填膺,就替表弟四处奔告,讨要说法。当他将此事以申诉书的形式告知新城区劳动监察科科长邓小东时,邓科长比他还愤懑不已,就马不停蹄带人查封了工地。工长见势不妙,终于服服帖帖按照伤残规定赔偿了上万元医疗费。在他的建议下,舅家人还特意制作了一面印有“秉公执法 解民倒悬”字样的锦旗赠与邓小东。
       又如,2014年7月17日晚,二弟因脾脏坏死,疼痛难忍,是他连夜将二弟开车送到户县森工医院得以及时手术救治,方才保住了二弟的性命。
       再如,2015年暑假,他又为其三弟和其后对邻的庄基前后界限问题,主动帮忙,最终得到相关部门的妥善处理。
       还有,2016年4月11日,他又为其三弟和其西邻房后的西院墙界限问题,吃苦受累,四处求助,最终也得到相关部门的合理解决。    
像这类事情不胜枚举,只要亲人有事,找他相助,他都竭尽所能,决不推辞。正因其心中充满爱,才使他在多次车祸中有惊无险。
       2007年11月13日晚,因其所骑摩托车前灯突然变暗,致使夜撞电摩,车倒渠底,脸部擦伤,由于是其车突发故障所致,故而一力承担责任,只在一诊所涂了点药水后就又强撑着到校上课去了;2009年4月23日下午6时半,回家途中,他所骑的摩托车又突然被田地里开出的手扶车撞上,导致右腿受伤,血流如注,不仅染红了右脚,就连脚上的黑皮鞋都被染红了。不料,右腿被撞后回弹,竟将摩托油箱碰成了一个拳头大的深坑,然而他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被送往诊所医治时,其伤口还被缝了5针,并打了几瓶消炎针。事后,抱着以和为贵的态度,了结了此事。打点滴花了230元,由于手扶车司机钱不够,他当时还倒贴了30元,后续花费700余元均自掏腰包;2014年1月22日晚,他骑摩托经过胡家村以北的团结路时,又不幸被一个小伙所骑的三轮电动车撞得头昏眼花,且额头出血。他即时向家住附近起良村的表弟拨打了求救电话,表弟赶来后,坚持要将他送往县医院医治。当时行动不便的他因伤势不重,坚决不同意,最终表弟便将他接到自己家中找来村医加以简单治疗,也没让对方认医疗费。


       他在多次车祸中,之所以能幸免于难,用他的玩笑话说:这是好人有好报,就连上天都为他开了眼。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为此,他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各类体裁的创作。其实,车祸前,他早已在各类报刊及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累计30余万字,其中报告文学《攻关夺隘一劲旅——记周至县终南镇七一村新班子》和《九峰一俊杰——记周至县九峰砼构件厂厂长郝俊杰》两部作品还被收录在1995年由何群仓和杨涛主编的《数风流丛书第三辑·终南人杰》一书中。随后,还被报纸纷纷报道。譬如,1996年11月25日,《西部文学报》记者罗晓曾以《黑河儿女的文学梦记周至青春文学社》为题,在《西部文学报》就专门采访周至县青春文学社主编宋育平和副主编乔映威一事予以专门报道。1999年12月12日,《西安晚报》记者王彬又以《飞扬的青春》为题,在《西安晚报》社会新闻版将乔映威等文学爱好者作为“追寻农村文化人”系列之二予以专题报道,说他尽管家境贫寒,但对文学的热情却非常高。每次来社里参加活动,都舍不得花几元钱的车费,宁愿骑自行车多半天赶到文学社。
       车祸之后,他倍加珍惜余生,因而就更加坚定了写作梦的奋斗目标。迄今为止,发表有诗词、论文、散文、报告文学等体裁作品百余篇,其中2012年6月,由中华国学文学会主办的《华夏诗词家》就收录了其诗《仙游古寺晨夕景》。令人引以为豪的是,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乔老师仅在《中华诗词大辞典》《中华诗词著作家全书》《共和国史诗》《中国当代诗人大辞典》《中国名家名诗辞典》等8部大书中就发表了113首古典诗词,其部分作品还被收入《世界华人诗词艺术家传略大辞典》(当代卷)。


       正因其文学业绩突出,因而获奖颇多。
       2011年10月10日,在中华国学文学会与北京九州文化图书编著中心联合举办的“李白杯”当中,由于“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真乃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因而被评为“中国诗人2011年度中华诗词‘李白杯’成就一代大家”荣誉称号,其诗作荣获“中华诗词李白杯金像传承佳作奖”,并获“李白纪念章”一枚;2012年6月,经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组委会、世界华文诗词学会编委会与北京龙腾图书编著中心评委会严格评定,其《咏红菊》等14首诗歌在传世杯诗书画大赛中被评为金奖,同时授予其“国家特级诗书画家”荣誉称号,并入编诗书画大典《传世孤本:当代诗书画名家成名作金榜集》;2012年8月,经世界华文诗词学会组委会、中国国学协会编委会、中国书法美术学会评委会严格评定,其43幅对联作品被评为“国学终身成就奖金奖”,同时授予其“国学导师”荣誉称号,并荣获“国学导师纪念章”一枚,还以“对联拾零”之名入编国学大典《中国国学大辞典》(第一卷);2012年8月16日,由于其诗作荣获第九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精英奖,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组委会与中华诗词精英论坛组委会还特意发出请柬,邀请其于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参加“第九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颁奖典礼暨中华诗词精英论坛”活动;2012年11月,《赞铺画》等15首诗词在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同时被中国国学作家创作协会授予“当代诗人一级作家”荣誉称号,并荣获“当代诗人一级作家纪念章”一枚;2013年1月,经中国作家诗书画院组委会、中国国学协会编委会、世界华文诗词学会评委会严格评定,其作品脱颖而出,最终被评为“国学创作大奖金奖”,同时授予其“国学功勋大师”荣誉称号,并入编大型国学辞书《国学大典》;2013年4月,经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组委会、中国国学协会编委会、世界华文诗词学会评委会严格评定,其《婚礼上的表白》等16首诗歌脱颖而出,最终被评为一等奖,同时授予其“新中国特级作家”荣誉称号,并入编《中国作家大辞典》(第一卷)。
       正因其文学成就引人注目,因而他先后加入了多种文学组织,甚至于在某些组织中还有兼职。譬如,1994年6月1日—1995年,被西安数风流丛书编辑部聘为该编辑部副主任;1995—1996年,被《西部文学报》聘为该报特约作者;1998-2007年,被周至县青春文学社聘为该社常务副主编;2004年9月加入西安市教育学会,2005年10月8日—11月8日,被西安文理学院聘为该院文学院2002级实习指导教师;2005年年底,加入周至县民俗礼仪研究会;2008年6月20日—2012年,被周至县作家协会《周至文艺》杂志编辑部聘为《周至文艺》杂志理事;2009年10月10日,被宝鸡文理学院聘为该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级实习指导教师;2012年6月被中国国家诗书画院聘为终身高级研究员;2014年3月2日,加入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后担任副会长。



       虽身挂各种头衔,但他不骄不躁,为了突破自我,工作之余,却又醉心于快板创作。
       2011年7月,他的《谈地震系列快板》就荣获了西安市地震局防震减灾文化产品评选活动诗歌散文类作品二等奖。2013年12月,他的快板集《韵声载道》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14年2月,他的第二部快板集《化性歌》出版。2017年上半年,《儒学经规韻解集》(包含快板诠释《三字经》与快板诠释《弟子规》)和《快板解读<道德经>》,陆续写成,由周至县第六中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俗读本,在校内予以印刷发行。尤其是他的《快板解读<道德经>》,将艰涩难懂的《道德经》原文81章的内涵要义,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七字句的形式,逐章予以精准解读,由于句式善于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备受业内人士好评。
       于是,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将其《快板解读〈道德经>》全文以乔映威个人专辑的形式,刊发于2017年第1期《周至文史》杂志一一这是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刊自2013年面世以来,首次以全书形式专门刊载个人作品。他的这部作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乔映威老师在快板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因而他是当之无愧的快板达人。他之所以能超越自我,在论文、诗词乃至快板等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归根结底皆缘于他的敬业精神、高洁品格和铸就无悔人生的志向。相信,他会一如既往,创作出更多更好百姓喜闻乐见的快板佳作!
乔映威老师所获部分证书展示



《快板解读〈道德经〉》自序
乔映威
       老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开创了泱泱中华传统道文化的先河,给中华文明增添了非常灿烂的结晶智慧,高瞻远瞩地指明了一条修身养命、修心养性的金光大道。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曾将老子评为古今十大作者之首。德国的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前苏联的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国内学者的评价是:老子,是一个远离政治的政治家;一个不主张思想的思想家;一个反对战争的军事家;一个关注现实却提倡虚无的哲学家;一个满腔激情却主张无为的隐士;一个反对强加于人却被道教尊为始祖的圣人。
      《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不朽哲理名著,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对于政治时局的和谐统一与稳定,起着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
       其所以我中华子民将《道德经》尊为“民族魂”,就是因为它不仅包含了至为宏奥的宇宙哲理,而且还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系统科学等诸多方面的朴素智慧。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吸引着古今千万饱学之士作注探秘,从自然、治国、政治、军事、管理、哲理、修身、养生、廉洁、情操等不同层面释其奥义,指导实践;又神奇地聚来了现今西方世界无数的高人名家,探索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重大科学的奥秘和古代智慧的底蕴。
       古今中外,研读甚至注释《道德经》者层出不穷,其著述作品更是汗牛充栋。百花齐放、千家争呜的场面,既带来了一些鲜为人知的锦言妙论,各领风骚;同时,也由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一些颇有争议之处观点相左,让人无所适从。加之时代不同,古今人之理解亦有不同;一些古代词汇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能不发生一些偏移现象,导致对某些关键性词语可能产生误解,一时很难用通俗准确的句子解释清楚。因此,在学术方面,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诠释是恰到好处,万无一失!《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正是玄妙之语,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不能离开正宗诠释。   
       人们普遍认为:“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一方面,把它当成某一类的东西解释,是盲人摸象,不得要领;另一方面,“道”生成了万物,又内含于万物之中,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万事万物皆通向了“道”。因此,解释中既有片面性,又有其合理性。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把“道”理解为“物质”或“精神”,也不符合老子的本义。“道”既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无形的“精神”,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是先天的混元一气,是宇宙中的无极能量,是造成宇宙万物的原始母体,是茫茫太空中万殊同归之大宗。只有正确理解了“道”,才能正确理解“德”字,并正确地用道德指导人生实践。    
       “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德经》一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子学说的精华所在。《道德经》作为道教的基本经典,诞生于道教祖庭楼观台,而这里又是老子说经之地,实在值得我周至人为之骄傲!作为其中一员的我责无旁贷,理应为《道德经》的通俗普及和发扬光大做出力所能及的一点贡献。    
       笔者在楼观台脚下任教一十三载,多少也受到了一些传统道文化的熏陶,夙愿所至,唯此独尊。特别是近年来,得以在原基础之上系统拜读了《道德经》系列书籍,包括任法融道长的《道德经释义》等作品,略有领悟。遗憾的是才疏学浅,欲达理想愿望,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惶恐提笔,用此快板形式解读经文于一二,但愿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宣传作用,聊表寸心。若有亵读之处,恳请见谅!
      本书作为传统道文化经典校本课外阅读通俗材料,力争从另一层面为学子们提供一些精神食粮,让大家在喧嚣匆忙之余,能感悟到道家思想的深邃独特。
     《道德经》全书共八十一章,主要阐述了无极图和太极图及其相互关系,并讲明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五千文字最终归于人,旨在从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和道德诸方面根本解决人的问题,使人道效法于天道,由太极返回无极,回归到先天纯粹的本性上,让人的自然潜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利用,最后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健康长寿。同时,能让社会和谐安定,天下太平。此重大意义也正是笔者的写作初衷之所在。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受到了县局领导的特别关注和厚爱,我也得到了马占军校长及一些校委会成员的大力支持,并得益于一些社会贤达人士的珍贵指导及建议,包括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祺先生的鼎力相助,颇受感动。今在此一并衷心致谢!



《儒学经规韵解集》小序
乔映威
       这里的《儒学经规韵解集》的意思是:让那不易理解记忆的儒家学说所选释之玄妙经典在尽量通俗易懂的按行换韵韵文形式的解读下,一点玄机,活泛灵动,通达圣境,指导人生。一言以蔽之,就是用一些通俗易记的韵味文字,来宣传弘扬古圣先贤们的智慧思想,以便警醒世人,起到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具体而言,无论是解读《三字经》还是《弟子规》,无非是想针对今天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用一些恳切实在的韵声语言,谆谆告诫人们一些浅显却容易被忽视的道理。但愿读者能理解笔者的良苦用心!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程度空前增强,人类的物质享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劳动效率的提高,固然使人们的劳动强度有所减轻,但不知何因却更显忙碌。各种路面上布满了飞驰的各型车辆,到处可见青少年们飞快地点看着手机上的各类信息,各地的医院里患癌症、心脑血管病、艾滋病的人在持续增多,麻将桌上又有多少推来摸去的巧手,在“指点江山,击扬纸币”,兴高采烈地打发着宝贵的光阴。
       是谁让人们活得更累,反倒失去了过去的轻松自在?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人们仿佛感到地球在变小,人流如注,高铁的运行更能让人享受到天涯若邻的快感,但又感到人们之间的思想距离在拉大,似乎沟通都变难了!苹果六和华为等手机更是俘虏了无数年轻人,日以继夜地和游戏交朋友,和网络套关系……
       相处多年的邻居可能不通名姓,结婚多载的妻子可能会在某个夜晚突然出走,有时,感情仅停留在彬彬的问候,对人智力的开发固然能把人变得更聪明,但却也会让人更奸诈!各种骗术五花八门,防不胜防,那些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欲却相对让一些人失落了真诚,泯灭了良心,下滑了道德,增多了犯罪,不免掏空了一些人的精神世界,穷得光剩下了钱!
       一些“碰瓷”者的铤而走险,更让人串联起好多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惘困惑!有识之士苦思冥想,返本归真,重新思考走过的路,不能不从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新危机,甚至包括人口膨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问题。
       今天创作的《儒学经规韵解集》一书,就是要从古人的智慧中发掘出一些新内涵,受到新启发,欲从思想深处闹革命,进一步提醒世人保持本心,拓宽心量,分清好坏,在苦口婆心的警策鼓励下重圆圣梦,打造理想的直指人心、开化渡人的“航空母舰”!
       文章采用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力争通俗、便于记忆”的写作方针进行编写。笔者在改编之时,既要考虑原文中的传统因素,又要考虑到一些观点和当代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尽量和当今形势相接轨。不妥之处,恳求斧正。
       谨此权作一小序。



韵声载道  津津乐道
——乔映威首创快板解读《道德经》成果显著
文/李瑞祺
       一部诞生在2500年前,对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产生过而且还继续产生着巨大影响的经典《道德经》,它的传播和弘扬的肇始地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又炸雷般爆出一条大新闻,由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导策划,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至县第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乔映威先生编撰的快板解读《道德经》就要问世了。快板解读《道德经》好,这是个创造。它另辟蹊径,别具一格。我们为乔映威创造性的工作表示真诚的敬意和由衷的赞叹!
       2500年前老子李耳著述的《老子》即《道德经》的内涵极其丰富,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认识论、人生观、政治主张、社会理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正如鲁迅先生言:“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老子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中的瑰宝。老子的思想像一盏智慧明灯,洞悉着社会,照耀着人间。古今中外,研究和注释《道德经》者数以百计,著作论述汗牛充栋。近现代以来,专家学者研究解读《道德经》,更是争先恐后,奉为时尚。但是《道德经》始终充盈在庙堂学馆的书本和殿堂里。老子说“天道”,讲“人道”,言“万物”,论接地气,却远远不为普世凡人所洞悉。国人通过道教的庙堂圣殿传诵歌咏的经文道乐,似懂非懂地获得了《道德经》的劝人为善思想,而非能由表及里地系统认知其深奥美妙的微言大义。
       公元前488年,也就是距今2505年,老子受函谷关令尹喜之邀来到今周至县楼观台,著书五千言,分81章,讲述道与德,后人名曰《老子》或《道德经》。楼观台因老子说经而名满天下,被道教奉为“祖庭”、“仙都”。数千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前往楼观朝圣,祭拜老子,史不绝书。适逢盛世,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对关学的研究,秉承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为往圣老子传承《道德经》,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有幸生长在老子说经台下的乔映威先生,久慕老子圣名,久习《老子》圣经,久蓄传道之志。他在周至县西楼观——老子仙逝之地——大陵山下任教13年,耳闻目睹老子传奇事迹及遗址遗物,耳濡目染四海朝圣虔诚君子顶礼膜拜之盛况,潜心要为弘扬老子圣教大德而献出微薄之力。嗣后移教尚村17年,尤其入教周至县第六高级中学,担任高三级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课程密排,课业繁重,而莘莘学子,更盼成才再造。他只能重任在肩,宵衣旰食。然则传扬老子圣教厚学却夙愿难泯。从1996年以来,乔映威先生怀着对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热爱,尤其对以老子说经台为代表的周至县十大人文、自然旅游景区的深情厚意,采用通俗易懂,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说快板形式,创作了70余篇既有记述校园生活、又有讴歌社会新貌、更有赞美山水风光的美言雅韵的快板,其中极尽文采宣介老子楼观说经台以及与老子有关的传闻轶事篇目就达12篇。2013年,乔映威先生结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心血结晶快板集《韵声载道》。在这册文集的后记《津津乐道》中,他谈了多年来学道悟道宣传道的朴素体会:“以我浅显的理解,道即是一种先天地生的规律和方法,传承的是一种人性里最朴实的法则。可是,这种法则是一种动态的,需要在承载过程中不断丰富,长期加强的东西,既无标准,又不能脱离人性原则的美”。
       2014年3月,乔映威先生的第一部快板集《韵声载道》出版发行座谈会,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召开。有趣的是乔映威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以第81名的序号正式成为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他的佳作《韵声载道》成为进入史研会的入会礼。看到快板集中那么多说唱楼观说经台,说唱老子仙踪道迹的优美词句,我当时就产生了由乔映威先生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一部通俗易懂的快板解读《道德经》作品、为弘扬老子经典名著,也为文化名县作一份贡献的念头。我的建议使乔映威先生十分振奋,表示要认真考虑后再作出决定。
       有了这个崇高目标的指引和鞭策,乔映威先生坐不住了。废寝忘食地学习《道德经》,成了他正式教学外的最大功课。在不断加强对《道德经》的学习、不断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中,乔映威先生对老子和《道德经》有了更深层次、更高层面的认识。老子李耳,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老子及其撰述的《道德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四个文明”建设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的。《道德经》作为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哲学著作,其文深奥、其义幽玄。两千多年来,对其诠释解读者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但是还没有一部用最通俗朴素的语言及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述出来,普及推广到广大基层民众的。乔映威先生想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一段话:“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于是,一个把哲学名著《道德经》译为白话文,又按照快板的节奏和押韵要求,编写成雅俗共赏,朗朗上口的快板的想法便在他头脑中一下子变得清晰具体起来。
       从2015年底至2017年6月,经过整整一年半的起早睡晚,周日不休,寒暑不辍,他先后认真精读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等多名专家学者解析《道德经》的著作,加上自己的理解领会,编写出顺口溜式的快板解读《道德经》文稿。有了第一稿,更坚定了他完善定稿的信心。他带着草稿,征求周至六中其他教师爱好者的意见,征求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同仁的意见,听取楼观台道观道长和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的意见,凡有建言和盘接收。在此期间,他又邀请本县知名人士张长怀、刘新宇、李瑞祺、邓银海、王勃海等召开听读座谈会,尤其是委托历史文化研究会《周至文史》编辑部看稿校阅,4校3改,基本定稿。又呈送周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审阅,相关局领导同志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指导,给了乔映威先生真诚的关怀和支持。
       乔映威先生的快板解读《道德经》,按原著81章独立成篇,根据每章中心思想,浓缩拟名,让人一目了然。原文每章字句多少不等,他除做直译白话短句外,还把内涵丰富的名言警句引经据典查史实讲故事,用诗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从生动形象的比喻形容中了解那深奥玄妙的宇宙本源、天地万物生成的真谛,从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中体会出老子精言妙论的正确堪信。
       下边从《道德经》81章中抽选出2章,用老子原文和乔映威快板词句相互对照,就可看出乔映威是如何把老子深奥玄妙的经典转化为普通大众能听懂理解的浅显常识了。
[二十五章·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是老子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章。下边是乔映威先生的通俗解读。
第二十五章 道的真面目
道的真容难相逢 此大物体浑然成
天地未分道先生 混沌隐于无极中
没有声音无形象 寂静超然万物上
广阔无垠好渺远 无始无终不增减
运转变化总循环 万物皆在它里面
虚无一气很古朴 堪称天下万物母

变化微妙难称呼 勉强称道来对付
无边无际善运化 又给取名叫做大
大到极限又流逝 改用逝字醒于世
逝到极限又很远 改用远字来呼喊
远到极限循环回 改名返字来作陪
换来换去不理想 返回道字给人讲

因此称道大无边 可生万物生地天
其次是天大无外 能将万物全覆盖
再次应该是地大 承载万物传佳话
最后就算人为大 顶天立地动物怕
宇宙之中共四大 人类居一统天下

人为世间万物灵 为足欲望爱动情
因受大地承载恩 理应效法地本身
大地受天所遮掩 效法老天来运转
天依大道静又动 效法道则转不停

道法无为去痴贪 本就隐身大自然
因此人们要开窍 顺其自然学修道
效法道的大无为 无为而为心相随
即使功德著天下 也不居功不称霸
再有能力不骄傲 不因有才显浮躁
力争达到自然境 无争无欲显自性
[三十八章·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禳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一章,老子进一步论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观点。再看下边乔映威先生的通俗解读。
第三十八章 道德为上 仁义次之
按道而行即有德 分作上德和下德
上德内隐无形道 无心作为最玄妙
循理尽善最善良 去名常沾上德光
下德好像没有德 形式在外招引客
做了善事四处扬 唯恐别人不知详
上德之人没有恶 好事再多继续做
为人牺牲与奉献 出于习惯像未干
下德之人善事续 牢记在心图名誉
未达纯真心有染 不太自然故意显

上仁之人最慈仁 万物一体浑然存
天地一身不分谁 物我两忘大无为
上义之人最义气 居于下德有为地
惩奸除暴很果断 扶危济困遂人愿
上礼之人很礼貌 长幼有序不乱套
父慈子孝心恭敬 男女有别谨行动
礼仪条规约束人 无人应声少热忱
只得拉拽伸臂手 强制人们去遵守

所以万事开头难 道是主体靠德延
失去大道德不显 就像失马难致远
失去了德仁丢掉 就像树枯枝难茂
失去了仁义始失 失去了义礼无知
忠信不足礼还在 道德基础已损坏
维持稳固而礼薄 祸乱灾变始折磨

先知先觉花前花 仿佛解道得精华
有些花儿外表美 里边可能藏毒水
愚昧开端从此始 愚蠢盲从不停止
因此要当大丈夫 做人处事别马虎
以德为上讲厚道 不求虚华空炫耀
讲求实质不乱抓 不追虚伪去浮华
只将正事认真搞 莫为假事生烦恼
       从以上两章的文白对照中,稍有文化水平的常人就能理解老子的《道德经》在说什么。这无疑是一件惠普大众、普及经典的好尝试形式,值得推广。

       当今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中国的元典并没有得到一流头脑的诠释,而数千年来形成很多习焉不察的误解和偏见。面对误解,表现误解,又是达成理解的必要途径。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如果没有从元典里吸取滋养,它后来因为各种训令形成的价值观就是可疑的。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从有着深厚渊源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而形成的,老子的《道德经》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乔映威先生探幽触微,让深奥晦涩的经典《道德经》变为群众手里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锐利思想武器,用合乎自然运行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去改造世界、改造社会,使山河大地,人世凡间更加美丽美好,堪称功德无量。尽管快板词句中还存在一些词不达义、为韵害义之处,但是有了现在这个开端,相信在不间断地修改提炼完善后,最终总会以一个较为完美的成果呈现于世。
希望这个目标早日实现。
                                                                                                                                                    2017年6月25日写于周至县城圣学南巷



终南山下快板王
文/刘新宇
      《道德经》的解读是高难度的,用白话文不易,用快板的形式就更不易了。然而,我的同学、好友,乔映威先生却做到了!这也可能与他是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的职业有关,与他自己长期的快板生涯积淀分不开关系。
       显然,乔映威先生创作快板解读《道德经》的过程,我是第一个知道的。为此,我曾拉他坐在小车里,开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问他的进度及困难。也就是这一次,我知道了,快板解读《道德经》的版本即将完稿。听到这话,我当时不大相信,或者说是对他说的话存在疑虑。因为,自开始说这话到现在的时间并不长,怎么可能。于是,我进一步问了他:“有多少字?”他回答说:“两万多。”我接着问:“八十一章?”他又回答:“已完成了七十八章。”我不再言语了,把目光移向了车窗外,去看那远处的山,再看那绿滢滢的水。是呀!《道德经》通篇八十一章,五千多个字,不容易呀!这时候,映威看出了我的迷惑,便给我提出了一个召开听读会的想法,并且说,小范围的,目的只是想听听行家们对快板解读《道德经》的意见,顺便把这个事唱出去。当时,我表示同意,更重要的是想看看他的手稿。
       6月27日,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坐在了八云塔文管所的办公室里,一阵寒暄过后,我提出了让作者将《道德经》第一章、最后一章先作个解读的思路。不料,市文联副主席、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长怀先生却让乔映威直接解读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显然,这个办法,是取其点而知全豹也。当时,我的第一感知是:这三章是老子关于道论的关键章节,也是学道中最难的部分;只要这三章清楚了,其他的也就顺理成章了。按照这个思路,乔先生一一解读了。我很认真地听了,长怀先生还给了点评,肯定了不少长处,当然也指出了其中需要商榷之处。最为振奋的是:他还带来了比较权威的三本不同版本的《道德经》释义书,以此作为对照,好让乔先生的版本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祺、县文管所所长王勃海等同志也作了发言。他们说:不容易呀!既要说出老子的本意,还要实现句句押韵,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难得,难得!    


       事后,李瑞祺先生还要了作者的手稿,准备带回去组织《周至文史》编辑部同仁共同校阅审改,为早就计划出版的《周至文史·快板解读〈道德经〉专辑》作完善工作。其实,早在2014年3月2日,由我和李瑞祺牵线发起,由周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就共同举办了一次乔映威第一部快板集《韵声载道》发行座谈会。期间,李瑞祺会长向乔映威提出建议,想让他抽时间创作快板解读《道德经》。没想到三年前说的一句话,竟成事实,让人惊叹!使人激动!
       在这之前,我看过相关资料,知道目前世界上关于《道德经》释义的版本多达3000多种,其中外文版本就有300多部。此足见老子的伟大,《道德经》的深远影响。然而,却没有一本是以快板形式解读的。映威同学不简单,他填补了这项空白,我们应向他点赞,向他祝贺!
       作者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早在30多年前,就出口不凡,常常博得同学们的赞赏。30多年后的今天,更是硕果累累。除学生满天下外,又出版了快板集《韵声载道》和《化性歌》,还有快板诠释《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映威够了,是我学习的榜样。



快板解读《道德经》第一人
乔映威先生素描
文/孙治民
       “大道无情又无形,天地皆由它生成,它的能量遍虚空,能够运行日月星。混元无极道永恒,长养万物不知名。能用语言去形容,可惜世人根难明....世人有时几个名,随龄增长可不同。可见名字呼出口,并非真正能长久,物无名称缺名号,才是天地原始兆。得了名字有称呼,万物之母显风骨……”上面一段快板书,是乔映威先生对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解读片段。
     《道德经》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寥寥数语,但对大众来说,理解起来,就不那么明朗了,甚至还有点费解。经乔映威先生用他的快板书形式一解读,就一目了然了。快板书的表现特点是口语化,通俗易懂。乔映威先生利用这种表现形式来解读,的确是煞费苦心!这种解读方式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除了让人们听起来有一种音乐美感外,还最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老子的《道德经》一问世,就有人对之进行了注译。纵观对《道德经》的注译,已不下数百种版本,但采用快板书形式来解读《道德经》的,乔映威先生可算是华夏第一人。

       乔映威先生,个头中等偏上,鼻大口方,国字大脸,高中语文教师。他的性格,就跟他的长相一样敦厚热情。喜欢快板书创作,确是他的业务爱好;而这种爱好一出道,就一发不可收拾,且有快板专著出版发行,在圈内颇有盛名。
       众所周知: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特别是德国人对它情有独钟,平均每4个家庭中就藏有一本《道德经》。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正是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认证了二进制,对世界计算机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哲学家黑格尔,把老子思想看成是真正的哲学,承认自身的哲学思想很多来自于老子,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动的准则。相比之下,虽然说老子是我国本土人,但大家对老子的《道德经》研究,还仍然处在初步认知阶段。乔映威先生的家,就在老子《道德经》诞生的地方,作为斯人,他感到有一种责任!这责任就是:如何让人民大众更好地认识《道德经》。于是,这就萌发了用快板书这个特别的表现形式来解读老子《道德经》的念头。
       在编写快板前,乔映威先生首先熟读《道德经》。为了通晓各章的内容,先生放弃了节假日,把自个关在斗室里,通宵达旦,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半多的苦读,先生终于对《道德经》原文八十一章内容,有了一个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世上事,最怕“认真”二字。乔映威先生就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认真劲,才有了快板解读《道德经》作品的问世出版。    
      《快板解读〈道德经〉》一书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上普遍的关注和好评。乔映威先生就职的周至六中领导,看了该书稿后,喜上眉梢,当即决定,要把他的《道德经》快板书,作为优秀的传统道学经典文化课外读本,给校内师生人手一册发放之。而这次出版乔映威快板解读《道德经》,本来就是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所主导的。借着这次《周至文史》把快板解读《道德经》作为专辑出版,向乔映威表示祝贺!但愿乔先生的《道德经》快板书能迅速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大餐。



道德通俗解读  快板经典阐释
——浅析乔映威老师的快板解读《道德经》
文/徐荣斌
       《道德经》作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作的一部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的一部经典名著,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素为其时诸子所共仰,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道德经》分作上、下两篇,原本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德经》44张在后,总共81章。该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等道理,属于远离政治的政治教科书,乃所谓“内圣外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难怪连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也说:“《道德经》是世界上最受人敬仰的伟大哲学著作。”它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圣经》销量的最大畅销书!
       两千多年间,释义之书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因其内容深奥难懂,许多文句晦涩难明,后变之字面意思与原本之真正含义相悖,人们也很难准确理解其中之深意,故被誉之为“玄学”。虽说许多文化高深之士认真诠释,精心解读,依然错谬百出,不易尽解其玄中之玄,尽管如此,近年的释义之书仍着力于通俗普及方面的不断尝试之中,只是这些国学经典一时难以如愿推广。
       如今的形势喜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因此,国学的学习将成为新时期的潮流。在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主导和全力参与下,本会副会长、周至六中老师乔映威,将《道德经》这部国学经典用快板的形式进行解读,顿使其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欢迎。作为本次《周至文史·快板解读(道德经)》专辑的编辑,现将我的几点感受归纳如下:
       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快板书融合了相声、评书的艺术手段,丰富了数来宝原有的句式和板式,加强了表现力,并且突破了数来宝二、三、七的句式,在七言对偶的基本句式之外,增添了单字垛、双字垛、三字头、四字联、五字垛等句式,以及重叠、连叠句的长句式。如:“物无名称缺名号,才是天地原始兆。得了名字有称呼,万物之母显风骨。心灵清静无欲望,才能观出本根相。充满欲望智慧少,只能观到物外表。上两种人心境异,观察同物两见地。见解看法难相同,同感玄妙守本名。探讨玄妙再深入,玄妙问题更突出。玄门学问研究道,确属妙门最玄妙”。《道德经》以此形式解读,提高了艺术格调,避免了传统数来宝的江湖气,又借鉴了竹板书、西河大鼓的演唱艺术,革新了一些口头语气和表情动作,增强了刻画人物、描述情景的艺术表现力。
       二、押韵合辙,朗朗上口。《道德经》快板韵文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诗歌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美和声调美。旧时押韵,要求韵部相同或相通,也有少数变格。现代新诗押韵,不受古代韵书的限制。如:“难得财货若珍藏,可别标榜去宣扬。贪欲妄念不产生,人不做盗即倍功。”这里的“藏”、“扬”、“生”、“功”都押的是后鼻韵母的韵ang或ong。在形式上,书中讲究“四字诀”,即具有平、爆、脆、美的特点。平,就是要唱得平平整整,让观众听了舒服。如:“大道无情又无形,天地皆由它生成。道的能量遍虚空,能够运行日月星。混元无极道永恒,长养万物不知名。能用语言去形容,可惜世人根难明”。爆,就是在激情平整之中出现高潮。如:“混沌未开本无形,宇宙并无万物名,无名之名人未见,那是真名永不变。无中生有形开窍,才看得出摸得到。人为记住便利用,巧立名目暂固定”。脆,指发音准确,不掉字、不倒字,力求有弹性。如:“我看这是口头道,不能尽述道之妙。如果可以讲出口,不是真道难长久。凡人讲道费理解,只是形容与描写。东西本身最真实,写得再好有差迟”美,指声音甜美,高而不躁,低而不闷,悦耳动听。如:“因为万物常改换,这个名字跟着变。譬如人名唤一生,随人死亡名亦空。活人有时几个名,随龄增长可不同。可见名字呼出口,并非真正能长久”。最高境界能达到“平如暖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如珠落玉盘,美如醉酒心田。”

在楼观台与刘宗铉道长讨论《道德经》后留影

       三、拜访权威,探究深义。乔映威老师邀请了张长怀、刘新宇、李瑞祺、王勃海、邓银海等文化名人,认真把关,慎重研讨,翻阅资料,尽量弄清史实。在研讨会结束后,张长怀先生又特意打来电话,让乔映威老师将“快板诠释《道德经》”中的“诠释”二字改为“解读”。仅一词之变,含义却判若云泥,既包含着作者的谦虚学习之意,更体现了通俗易懂之旨,与快板的解读情况相吻合。
       四、精心修改,文友交流,让文本更为完整。乔映威老师成稿后,又多次约文友聚会,征询意见,进一步精心修改。特别是诚请李瑞祺老师和我为特邀编辑,反复听取我们的意见,多方面为他的快板进行润色和修改,使这部作品日臻完善。    
       总之,乔老师的作品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不失为一部便于流传的佳作。我有理由坚信:他肯定会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创作中佳作不断,成绩辉煌!

老子《道德经》快板体解读之我见
文/李玉山
       迄今2500多年前,老子的八十一章《道德经》以“道”经的三十七章与“德”经的四十四章组成了一部地位独尊、义理浩瀚的揭示神奇奥妙的宇宙万物原始真相等玄门道学的哲学圣书。
       在对哲学、科学、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论述中,《道德经》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高超智慧,是中华古老传统道文化的结晶。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通过玄秘深奥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真谛和圣人的境界等诸多方面的妙理,意义十分重大。
       古今中外,研究并注释《道德经》的译本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分析和解读《道德经》的高人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有的甚至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研读成果,形势颇为喜人。
       但是,《道德经》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上善若水”、“无为而治”,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探究不尽,谁也难以作出精准全面的释义。它是个古老而又全新、在破迷之中开悟的值得永恒玩味探讨的话题。
       在《周至文史》专题编辑会上,我阅读了乔映威同志的“快板解读《道德经》”文稿,顿感耳目一新,惊叹不已!这是一种新思维的精心力作,一种新思路的大胆尝试。它的出现,其影响将是深远的。它能让当代人重新拉近对《道德经》的认识理解,非常有利于对传统道文化的推广普及,增添了人们进一步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浓厚情趣。
       乔映威同志把《道德经》以“快板”形式面世,确属创新之举!此举走出了古老的《道德经》不易普及的思想误区,自觉地完成了文言文与白话译文的韵声接轨,让历史文化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融合的过程中再现其靓丽的风姿,为当今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奏响了又一阵铿锵有力的明快音符,的确值得称道。
       可以肯定:这个演译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他不知苦读了多少遍原著,思想又酝酿了多少次解读,笔墨又渗透了多少页草纸,才积淀成今天的审定稿件!既要抓住老子的基本思想,又要较为妥当地解读出《道德经》的玄奥意旨,让其通俗易懂,耐人寻味,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实在不易,难能可贵!这无疑是对更好地普及《道德经》做出的突出贡献。


以大俗释大雅
——乔映威对国学经典的创新性普及
文/国稳社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区别于其他族群的核心标识,就像一个人的指纹或基因,又如电子产品的芯片。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心态,中国人的情感方式和生存智慧,都集中体现在以传统典籍为代表的精神遗产当中。如果缺失或淡化了这些民族记忆,我们将在族类的意义上被消泯,因性格密码的丢失而不复为中国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有了“中国梦”的诉求和“文化复兴”的召唤。可以说,国学热的持续升温,就源于守土有责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在西风劲吹、唯洋是从的思想文化语境中,对传统文化的竭力捍卫,客观上表征着民族复兴的文化焦虑。当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人的广泛共识,几乎没人公然否认国学的重要价值;实践层面的推动,也在从顶层设计到一般民众的各个阶层、许多环节中体现出来。比如,出版商对主题图书的系列策划,校园和社会上组织的集体诵读,宣传文化部门推动的全民阅读,报刊媒体开设的相关版面和专栏,央视的“中华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的经典阐释,特定场合的古代礼仪表演,等等。凡此种种,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都不失为积极有效的传播载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乔映威先生携其新作《点玄通圣》走上前台。他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这一领域,长于曲艺、主攻板话。从社会角色来看,他既是优秀的教师,育得桃李满天下,荣誉证书一厚沓;又是作家,勤于笔耕,著述不辍;更是板人,周至的田间地头、乡村的街巷庭院,时常活跃着他的身影。作为一个创作上的多面手,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还是集中在快板的创作和表演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别的兴趣和擅长,都在从不同方向为他的快板提供滋养。他的快板,之所以通俗而不庸俗、浅俗而不媚俗,背后是有内涵作支撑以文化为底气的。从作品本身的特色来看,很少有为合辙而刻意雕琢、为押韵而人为干预的生硬感,换韵灵活、句式自如;更重要的是,思想内容富含钙质,精神气韵饱满丰沛,调子明亮、充满能量,深得基层群众的喜爱。



       如果说,文字浅白而内蕴厚实构成了其作品内部的文本特色,那么,回应时政的短线作业与指向经典的长线积累这二者的结合,则是乔氏写作的外部策略。宣传品要求的是刀响见菜的短平快,立竿见影是其目标效应;但一个写作者倘若长期从事这种单一的速成式时文生产,则无法完成自身的文化沉淀与学养积聚。这样,创作主体无疑会成为转瞬即逝的过眼云烟而作品也定会是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的一次性消费品,如此而已。正是基于对这一点的清醒认知,乔映威不满足于那种昙花一现的工具式存在,而是在蜻蜒点水的应景之外,别具一格另辟蹊径。这一次,他把注视的目光投向了一片广袤辽阔的精神家园——那里,可以寄托乡愁,能够安放灵魂。
       这,就是他另一个倾力深耕的系列——国学经典的快板式解读。在常人的心目中,作为精神遗产的经典,是时光筛滤下的文化珍珠,具有端庄典雅的品质和正大威严的气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让人心生敬畏;而作为民间文化的曲艺形态,快板则是大地上甚至尘土中的野生品,接通的是乡野上的人间百态,面向的是市井中的寻常物事。似乎,前者的阳春白雪和后者的下里巴人,是两种霄壤之别、截然不同的异质性存在。这样的价值等级,好像有一定道理;把此二者相提并论,就如峨冠博带的贵族行走在穷乡僻壤的泥泞土路上,或者衣衫褴褛的农夫进到了金碧辉煌的高雅殿堂里,显得不伦不类、滑稽错位。然而,这基本上不是文化的眼光,也不合乎精神产品的判断标准。对精神文化产品而言,只有品类的不同和样态的区分,而不能以高低贵贱来互相取代;否则,人类文化史就成了一部单调沉闷、曲高和寡的历史,其丰富和多元的应有品貌将大打折扣。任何体裁,都有它存在的合法性和独立自足的价值空间。
       从《点玄通圣》一书呈现出的结果来看,经典与快板的“混搭”不但不拧巴,反而产生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接受效应:经典因快板而生动浅显,快板因经典而沉雄厚朴。他不是简单翻译和机械照搬,而是有着作者自己的理解,有的还重新提炼出标题。在此,快板不仅仅是为解读经典而存在的附属物,它自身也是一种自然互融的创作,带有作者的主体色彩,是生命体验的产物和思考过后的结晶。它们之间,和谐地构成了一组互文式的对话关系,背后有作者与经典之间的应答和对视。这就是创新性尝试的实质:在貌似无关的事物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异质中寻求同构。作者所达到的创新性普及这一目标,也合乎所有创新实践的共性特征一一在事物的边缘地带进行跨界作业,那里有创意空间的生长点。


       书的命名,标识着作者的写作初衷:让那繁难高深的经典在谐趣横生的韵文解读下,一点即通,活泛灵动;《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八个文本,被喻为八瓣莲花,清雅脱俗,美不胜收。


                                                                                                                                              2017年9月26日
       乔映威老师联系电话:19829613709